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之一,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我国在90年代将ISO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随后,各行业也将ISO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
二、基本情况
ISO9000认证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简称ISO)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延伸自旧有BS5750质量标准,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组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之一,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基础和术语》,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于顾客满意。
(3)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促进组织业绩改进和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1.关注客户:组织依赖于他们的客户。因此,组织应该了解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客户,努力超越客户的期望。
2.领导力: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和维护一个内部环境,让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的基础。只有通过他们的充分参与,他们的才能才能使组织受益。
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一个过程来管理,可以更有效地获得预期的结果。
5.系统化管理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6.持续改进:组织整体绩效的持续改进应该是组织永恒的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基于数据和信息分析。
8.互利的供应商关系:组织与其供应商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