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质量管理体系,都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评价方法,但两者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的活动,通常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而内部审核是由内部审核员用现场审核的方式实施的,其目的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ISO9000认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的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而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对象不同,内部审核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而管理评审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评价的依据不同,内部审核的评价依据是审核准则(包括ISO9001:2008),而管理评审的评审依据是顾客的期望和要求。
4.实施者不同,内部审核的实施者是审核员,而管理评审的实施者是最高管理者和管理层人员。
5.方法不同,内部审核的方法是系统、独立地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形成文件化的审核发现和结论的检查过程。而管理评审的评审依据以质量方针、目标及顾客需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6.对输出结果的要求不同,内部审核的对输出结果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并形成记录。而管理评审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体系的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资源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作出评价,并形成记录。
1、内审是“审核”,而管理评审是“评审”,两者定义:a)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判别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且形成文件的过程(ISO9000:3.9.1)。我们讨论的是内审,那么,请看看ISO9001第8.2.2条a)和b),可以知道内审要确定三个符合性和一个有效性。b)评审: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ISO9000:3.8.7)。
2、区别:a)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没有办法做的;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内审时也要审核上一次管理评审情况。b)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譬如,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现在在用的质量目标来衡量的;而管理评审的重点在未来,是“评”。根据各个方面信息来判定,这一个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周围环境,是否充分,譬如,内审说质量目标达成的,但是,目标是否适宜、资源配置是否充分?管理评审就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决定。必要时要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组织机构等。c)、内审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d)、内审一般情况下在管理评审前进行,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当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言;e)、内审一般有内审员组成审核组到审核区域审核,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形式进行。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的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通过审核过程,找出不符合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管理体系现状对管理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以满足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
2.组织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的组织者是质检部主管,而管理评审的组织者是企业的管理者代表。
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是依据公司现有的制度和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评审则是主要依据受益者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按照一套形成文件的信息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的现场审核,进而得出符合或不符合的体系要求的依据。
管理评审主要是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一起研讨来自内审、外审,相关方各方面的信息,一起研讨解决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冲突。
5.输出不同
内部审核输出的是由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编制审核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项。
管理评审通常涉及文件的修改,资源的增加等等,其输出的是企业计划(包括下一年度的目标、计划),主要是对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的一个改进。
6.次数不同
一般内部审核比管理评审次数要多,内部审核一年至少一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管理评审一般在每年外审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