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 ... 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ISO成立于1946年,当时来自25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工业标准的统一。于是,ISO这一新组织于1947年2月23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ISO于1951年发布了第一个标准——工业长度测量用标准参考温度。
——ISO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大会、主要官员、成员团体、通信成员、捐助成员、政策发展 ... 会、理事会、ISO中央秘书处、特别咨询组、技术管理局、标样 ... 会、技术咨询组、技术 ... 会等。
——ISO技术工作是高度分散的,分别由2700多个技术 ... 会(TC)、分技术 ... 会(SC)和工作组(WG)承担。在这些 ... 会中,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界代表、研究机构、 ... 权威、消费团体和国际组织都作为对等合作者共同讨论全球的标准化问题。管理一个技术 ... 会的主要责任由一个ISO成员团体(诸如AFNOR、ANSI、BSI、CSBTS、DIN、SIS等)担任,该成员团体负责日常秘书工作。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 ... 或非 ... 组织都可参与工作。
——国际标准由技术 ... 会(TC)和分技术 ... 会(SC)经过六个阶段形成: 第一阶段:申请阶段;第二阶段:预备阶段;第三阶段: ... 会阶段;第四阶段:审查阶段;第五阶段:批准阶段;第六阶段:发布阶段。
1) 企业调研:企业基本情况了解,如产品及行业、标准涉及的制度建设和工作现场情况及管理过程的识别。
2) 体系现状诊断和体系策划:基本情况和将要实施的标准要求的比较,按标准要求设计新的管理模型。
3) 标准理解培训:实施前的标准理解和部门实施重点分析讲解。
4) 文件编写培训及文件编制:新的管理模型文件架构设计和文件编写计划,辅导文件编制。
5) 文件讨论、审批及发布:通过文件讨论满足操作性和有效性的结合,并能在制度上达成认识的统一。
6) 体系运行及辅导:详细的策划制度实施的工作步骤,针对新旧制度的过渡期进行现场辅导,确保企业能有效的落实新的制度。
7) 内审员培训:培养专业的内部审核员队伍,建立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人力资源储备,保证体系运行的长期有效。
8) 内部审核:定期实施内部审核,不断的实践持续改善,实现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的目标。
9) 管理评审:定期总结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对目标和资源进行综合考虑,系统地对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10) 外部认证审核及监督审核:获取外部专业机构对企业管理的认可,并维持认可的长期有效性。
上一篇:实施ISO标准的必要性
下一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