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较早推行了ISO9000的贯标工作,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即"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CNAB)和"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负责认证机构的评定认可、评审员的资格注册以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协调、监督、指导和管理。
目前,我国质量认证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00年6月30日,我国共有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机构51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27354家。其中CNAB所属的认证机构为16家,8618家企业通过了CNAB认证机构的认证;CNACR所属认可机构36家,18736家企业通过CNACR认证机构的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之一,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该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我国在90年代将ISO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随后,各行业也将ISO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
实施ISO标准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加速,与企业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等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相关的立法日趋严格,世界各国制定的各项强制性政策 和措施陆续出台,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希望通过这项系统化、标准化方式的活动促进其管理,以满足日趋严格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另一 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各国在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管理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 地位,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之一,只有世界范围内采取统一的管理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 ISO系列标准来进行管理的改善。
实施ISO标准管理体系的益处
1) 与国际接轨,展示国际公认标志
2)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顾客信任
3) 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改善公众关系
4) 激励员工士气
5) 提高员工的品质、环境、职业安全意识,建立组织文化
6) 减少不良率及顾客投诉
7) 保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
8)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9) 提高顾客满意度及可信度
10) 符合市场需求,满足客户对认证的要求增加企业获得优惠信贷和保险政策的机会
11) 促进企业良性和长期发展
下一篇:标准化体系咨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