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三大体系认证,是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三体系是以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法、标准法和计量法等法规和产品标准(包含国标、行标和企标)为依据制定的。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于1987年提出。该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目的是为了加强组织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本条例所称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第四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第九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第十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二)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四)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它采用PDCA循环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以文件为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体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其颁布的质量、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中,都强调了文件的价值和作用,指出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文件化,并明确规定了体系文件的类别、形成文件程序的准则等。虽然,文件形成本身不是目的,但它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文件的价值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具有重复性和可追溯性,并提供客观证据。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进行管理、策划和运作的基础性文件。是以多层次文件形式对管理体系的范围、运行准则进行充分的描述,其目的是使组织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制度化、法规化,使各项管理活动有所遵循,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动态的、高增值的活动,也是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目的所在。
基于上述,文件的作用是:
◆ 阐明组织的宗旨、方针、目标和承诺;
◆ 文件提供明晰的工作规范和运行准则;
◆ 文件能提供要求已被满足的证据;
◆ 文件是体系运行和评价的依据;
◆ 使员工了解其职责和工作重要性;
◆ 提供培训的教材;
◆ 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 向相关方证明组织的能力。
·
上一篇:三体系认证的风险的四大基本特征
下一篇:三体系认证整合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