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审核的发展趋势
1、一体化管理体系应成为三个标准的有机融合,而不是三个体系的简单相加。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之前,应该形成IMS标准作为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依据。这一标准可能仍采用PDCA作为基本框架。
2、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工作量,建立一个体系,实施统一的内审核管理评审。
3、一体化审核应由一次审核、三张证书,向一次审核、一张证书过渡。
4、培养“三项**”的一体化审核员将成为认证机构、培训机构的培训重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单项审核/认证与一体化审核/认证将长期并存;在多数行业中,特别是高风险行业,单项审核/认证将逐渐被一体化审核/认证所替代。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优化保持
设立专门的体系管理部门或岗位,赋予充分的授权,进行企业内部在体系执行方面的联络与沟通,针对普遍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推动企业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不断向更高境界发展。
1、做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部培训
按体系要求程序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和企业产品活动过程的复杂程度,培训越深入,体系的实施运行就越顺利,可以说,培训效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体系是否正常运行。
培训过程要将体系文件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行,特别是增加的有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内容,除了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外,员工的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整个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2、做好资源配备和投入
虽然环境管理体系没有强制性要求企业的环境绩效要达到多高程度,但是要求通过体系运行,不断改进自身的环境绩效,满足相关方和社会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对于风险预防比较重视,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一体化管理体系需要配置懂得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体系和认证管理等的至少2~3名具有丰富的体系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以上均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而且形成一种机制,每年都有改善提高。
3、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
最高管理者的重视和承诺,提高内审员的岗位待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按管理体系办事的氛围,才能真正做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才能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自我完善,使一体化管理体系优化保持。
管理体系的整合是大势所趋,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索。
(1)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出发,组建一个以最高管理者亲自领导的体系管理队伍,从顶层设计开始进行职责的分解,资源的配置,文件统筹编撰。
(2)借鉴建立运行各管理体系的经验,以PDCA循环建立优化一体化管理体系,满足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专业标准要求,覆盖所有活动,且不重叠。
(3)通过一体化管理体系主干来理顺各专业管理的适用范围,明确各体系接口,避免重复管理和管理真空。
我们会遇到一些企业在初步ISO审核后不愿意做监督审核的情况,这仍然是企业对ISO认证的理解还停留在花钱买证的概念上,违背了ISO认证的初衷。我们来看看不监督审查的危害。
首先,我们将计算一个经济账户。企业对ISO认证的需求来自于企业自身招标的需要,这也是许多企业决定申请ISO认证证书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有些企业也愿意紧急申请证书。但在证书下来后,企业觉得没用,第二年没有目标不申请监督,这似乎对企业有利,不做监督似乎可以节省一笔钱。但如果需要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想象一下需要增加成本的损失。同时,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企业制度没有认真实施,领导不重视制度工作,导致制度不能很好地持续和维护。
当客户需要检查证书或使用投标时,他们会感到焦虑。国家认证委员会有关规定规定,证书到期后三个月内需要监督审查。未经监督审查的企业需要暂停证书。暂停三个月后,他们只能取消证书。如果证书被吊销,他们只能再做一次。初步审查的成本远高于监督审查的成本。事实上,这样一个企业是不划算的!
其次,ISO认证不是企业取得证书的结束,而是企业需要建立ISO体系,使体系在企业中运行,改善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让企业在体系中慢慢发展壮大。这是ISO9001认证的基本目的。如果他们只拿到证书,他们仍然和以前一样,负责人不监督、执行和维护企业。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