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它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与供方的互利关系。不仅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也适用于组织的全部管理。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通过监视测量和持续改进机制使员工的工作受控并促使其不断改进业绩。
2、企业文化理论是把企业管理看作一个整体,它所强调的不再是采取个别管理方法或手段所获得的暂时的或局部的功能与效益,而是一种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就这点而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文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它所考虑的不仅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一种或几种因素,而且考虑到了它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的协调,相互间的联系及每一因素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3、企业应将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体系作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加以倡导。在推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吸纳以往优秀管理经验,形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建立起层次化的“制度”体系,理顺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使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一切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通过培训、沟通等形式,确保员工形成“有法必依”的意识,再通过监视和测量,督促各项要求的实施。
4、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种制度化的程序,将企业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要求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企业领导者的权威不是靠发号施令,而是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来树立。这样做的好处表现在:第一,人人都自觉地受制度约束,由他人管变成自己管,使员工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第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依法自约,自我管理,清除了人为因素,给员工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第三,由于ISO9000的规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方面,使企业管理工作排除了人为因素和传统管理方式的干扰,减少了随意性,增强了科学性,使执行制度严格化、经常化、普及化和持久化,从而也消除了由于人为因素在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5、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个载体,把制度融合在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之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文化行为,成为办好企业较持久、较牢固的软件。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既得到了培养教育,又在无声润物的培养过程种升华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从而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6、企业应把推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行动与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并通过文化的说服力、渗透力、诱导力和约束力来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去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较终达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产增值的总体目标。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企业人格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论,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核心的价值观包括企业精神、道德观念、法律法规意识、工作作风、经营理念、品牌管理,以及企业的方针、目标等内容。
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由表及里分别为:表层――物质文化,里层――行为文化,深层――制度文化,核心――精神文化。 这四个层次是相互渗透的,但可以予以识别。
从企业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也与之相辅相成,形成互补模式。质量管理所包括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无一不是视质量为生命的活动,与企业的“品质文化”的原则毫无二致。标准中对“职责、权限与沟通”、“人力资源”的规定,以及以人为本的“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原则与企业的“行为文化”互相嵌入,甚至融为一体。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以及指南、记录、作业指导文件等所包容的内容则是企业“制度文化“的主要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服从并服务于组织总方针和总目标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是组织开展国内、国际贸易的“通过语言”,能够使组织持续保持其生存、竞争和发展的能力,不断改进其业绩。这与塑造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度,以及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