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9001标准的概述
作为国际标准,ISO 9001标准于1987年开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之间的贸易和合作。该标准通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达到或超过客户期望的质量要求。ISO 9001标准不仅涵盖了组织运营的所有方面,同时包括了组织文化和员工的活动。
在当前的ISO 9001:2015版本中,该标准包括七大核心原则,涵盖组织的各个方面。这些原则包括:
1. 顾客导向
将顾客需求和期望纳入组织的策略计划和活动中。
2. 领导力
领导者应该为组织创建一个价值取向的环境,促进员工的全面参与。
3. 人员参与
所有员工都应该从其工作中得到满足,以提高其质量的意识。
4. 过程方法
通过单独管理过程,以确保及时传递所有工作的信息。
5. 持续改进
组织必须不断改进其管理体系,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或超过客户期望。
6. 事实和数据驱动
所有决策都应该基于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7. 系统方法的管理
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应该相互衔接和协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目标。
这些原则和标准要求组织在其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一系列程序、政策和实践。同时,这些要求也要求组织不断地监控、检查和提高其管理体系的效能,以确保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无论是1994版,还是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其每一个单项标准、每一个条款规定,处处体现着简化的原则,本文对此不作全面论述,仅就人们经常听到的所谓文件化要求太多、太繁琐而言,指明两个版本标准中都有明确简化要求的条文。
(1)ISO9001/2/3,1994版中4.2.1的最后一句话是“质量手册应包括或引用质量体系程序,并概述质量体系文件的结构。”据此,我们“应”首先考虑把程序文件 “包括”进质量手册中,作为对应章节,也可以考虑“引用”,即“在质量手册中指出程序文件在何处获得”(ISO/TC176小册子)。4.2.1条款后面是“注6”:“ISO10013提供了质量手册的编制指南。”而“指南”(1996版)更加明确地指出:质量手册可以“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直接汇编”。因此,我们只编制一本“A+B模式”的质量手册,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2)正如ISO/TC176小册子《小型企业如何实施ISO9000标准》指出:“标准中有许多条款要求文件化的程序,但并不意味对每一要求都得有专门的程序。” 1994版ISO9001中被经常误解成必须建立程序文件的要素有18个,实际细看标准却只有14个。其中,4.8、4.9、4.19都规定了建立程序文件的必要条件,而4.12连规定也没有。可见,这里又有不少可简化的文件空间。
(3)2000版的ISO9000族将1994版的ISO9001/2/3三个“质量保证模式”,简化为一个标准,即ISO9001,并将标题更改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把必须建立程序文件的条款要求,简化到只有6个。除了4.2.2再次规定质量手册包括“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之外,还在4.2.1做了原则性总要求,即“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又在4.2.1的注2、注3中,解释说明文件的详略程度和媒体形式,指明了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使文件更加符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所有这些,都是2000版ISO9001要求QMS文件简化、适用的指导意见。
当一个企业的QMS自觉地应用了标准化的简化原理,并且在实际运行中成功地显示出有效性,一般可以用下列特征验证其是否达到了简化的目标。
(1)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文件结构,能够清晰、完整、直接地反射出全部产品的全部工艺过程。
(2)任何一个过程(工序、活动),特别是管理性作业过程都应是增值的,都能被后续过程所接受。如果是重复的过程,就必须赋予新的目标,形成新的结果,起到新的作用。
(3)任何一项规定、一个文件都应当具有正确的唯一性,不能出现重叠和矛盾。
(4)质量手册能够在企业内部的各工作现场被频繁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