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诞生是世界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新纪元,对推动世界各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需双方的质量保证,促进国际贸易交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贯彻ISO9001标准并进而获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客户和消费者信赖的基本条件。企业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的范围怎么确定?
1、认证机构给出的认证范围应与营业执照相符,描述的专业应符合认可要求, 企业一般都希望,证书范围越大越好,以证明自身管理能力强。如果审核证据无法准确描述的范围或范围过大将给认证机构带来风险。认证机构和企业之间经常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沟通协调不好会导致企业不满意或中断审核等。
2、根据认可要求,申请的认证范围所对应的产品,必须在现场审核时能够在正常生产。从企业角度出发,就可以初步限定认证范围。这样即符合要求,又降低了认证风险(认证风险是企业与认证机构双方共同承担的,如任何一方受到认证相关监管部门的查处,均会对双方造成影响)。
3、从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便利性角度考虑,体系包含的不同类的产品越多,自然运行起来也就越复杂,对于企业来说,会造成体系运行成本增加
第一、要教育在先,上下同欲,不能急于求成。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对绩效考核看得太简单化,认为只要设计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并强行推行下去就行了。事实上考核远没有这么简单。绩效考核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在于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是否过关,首先要教育员工绩效考核是不仅有利于公司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箭双雕的好事。你能想象:企业员工都认为绩效考核是企业领导在玩的管理游戏,其目的在于整人,这样的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吗?因此,在搞绩效考核以前,要象企业质量目标一样,要通过上上下下的几次同欲沟通,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使大家的意识首先到位,广大员工能正确理解了我们制定质量目标和实施质量目标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绩效考核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二、绩效考核应考虑正负激励同时进行,激励应考虑员工多层次的需求和期望。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只和企业质量目标挂钩,而不与员工的薪酬及发展相联系。这些企业的领导往往有意无意地犯一个错误:只想马儿跑得快不想让马儿多吃草,言而无信。
第三、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应加强这方面思想理念的修养。和企业质量目标的制定一样,绩效考核的许多内容也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来决定和拍板的,因此,企业主要领导者的素质要过关,意识要到位,否则,企业质量目标绩效考核的目的也是难以实现的。在我们许多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水平比高层还高很多,高层管理者又不努力提高,结果很可悲,最终难逃众叛亲离的厄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层管理者应该首先加强培训,加强学习,中国不缺老板,缺的是能够游刃于世界市场经济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