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认证,确实让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管理体系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也客观存在一些企业在获证后出现了自满、松劲、懈怠的情况,致使管理水准出现下降,企业基业长青遭受挑战。如何持续保持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成为一大难题。内部审核作为管理体系绩效评价部分的重要组成,是企业管理体系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对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能充分发挥内审的应有作用,不但有利于企业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而且可以充分弥补第三方外审时间短、频率低等的客观不足和局限。但是,从当前管理实践和现状来看,有些企业的内审多流于形式,或者囿于重视程度不足、内审能力不足、策划实施不足、整改措施不足等造成内审的有效性不足,内审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体系的调整提供改进机会的作用不能充分显现,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一是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本身对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彻。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2000版、2008版到现在的2015版,短短的十多年就更新了3次。由于企业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企业的工作重心是生产经营,上至高中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没有认真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进行学习,也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
二是企业高中层领导对体系内部审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体系内审是企业内审员进行的审核,即使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都是内部问题,高中层领导都会要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进行解决,相关部门领导也就不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整改,还是生产工作重要。这也使得企业的日常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能有效结合,各做各的,从而导致写与做不一致的“两张皮”现象。
三是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的审核经验及心理素质不高。
大多数企业内审员经过认证机构培训3-5天,进行简单的考试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证后,就直接参加企业体系内审。内审员没有实战工作经验;审核时间短、覆盖内容及范围广;审核的对象大多都是熟悉的同事、企业高中层领导,心理比较紧张,只能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肤浅问题,没有全面透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运行情况。
四是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所填写的信息不够全面、完整,
记录填写过于简单,有些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所开出的《不符合项报告》 不规范,没有按标准要求进行填写,无法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甚至所开出的条款与事实不匹配。
1、审核员综合能力不够。由于审核员的文化水平、专业背景、岗位等差异,以及对管理体系知识的掌握、沟通技巧问题,在审核中会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审核面不广,检查点代表性不够,导致审核结果与实际状态存在偏差。
2、审核受到内部干扰。内部审核员来自于企业各部门,以部门专责、班组长为骨干,开展审核工作时有自身心理压力和外部干扰,审核上级领导时,存在难为情或畏惧心理,不能按相关管理文件进行审核,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原则。
3、对审核结果不够重视。由于企业对审核没有有效的奖罚制度,导致审核不开不符合,审核发现结论避重就轻,有的企业在定期内审中一般不符合项越来越少且同质化、重复化严重,甚至有在一次包括体系全面要素和范围的内部审核中没有一般不符合,是管理何等运行中对内审结果缺乏重视和考核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