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内审审核质量目标时,除了要检查质量目标是否以质量方针为框架,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分解,是否包括产品要求且可测量等之外,从增值的角度考虑公司领导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关注度,质量目标的统计方法,设定质量目标后需要建立一个“目标统计系统”,每项目标的计算公式,其分子和分母的值从哪些原始数据中去统计,目标的主责部门是谁,由哪个部门汇总计算,统计频次多少,这些都需要事先确定好。质量目标的统计完成情况,质量目标是否按策划的要求进行了统计和考核,考核的合理性也是内审员关注的要求点。如果一项目标长期未达标而没有正当理由,我们侧需要从QMS策划上找原因,满足质量目标的要求是QMS策划前提之一。质量目标审核是一项有深度的工作,做好了,对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有好处,应该成为我们“增值”审核的一个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是经过全球无数企业验证过的最佳实践。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加强企业研发、生产、检验、销售等全过程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稳定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的有力保障。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这里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管理评审的基本内容。
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审,依据是顾客的期望和社会要求,并考虑新技术的采用以及质量概念的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变化。管理评审定期进行,最长的间隔时限不得超过12个月。但在组织内部或环境因素
有大的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管理评审应保持评审记录并提交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在审核过后应输入a)审核结果;b)顾客反馈;c)过程的业绩;d)产品的符合性;e)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f)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g)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h)改进的建议。
应输出: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c)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