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ISO9001标准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质量管理做好准备,将更加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应用;更加适合于建立整合型管理体系;更加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新版标准的重要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采用了高层结构
为了更好地与其他ISO的管理体系标准保持一致,与ISO9001:2008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的章节结构、章节顺序和某些术语发生了变更(参见表1-3-1)。新版标准采用了ISO/IEC导则 第1部分ISO补充规定的附件SL中给出的管理体系标准结构要求。这个结构被称为高层结构(High Level Structure),规定了通用的章节结构,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详见表1-3-2),目的是方便使用者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
ISO9001:2015版标准主要变化点:
1、管理原则由原来的八项管理原则转变为七项管理原则,“管理的系统方法”合并到“过程方法”原则中,强调过程方法的重要性,各过程采用“输入、输出”的方式设定,每个过程有管理者,突出过程绩效。
2、由原来的8个章节调整到10个章节,条款序顺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同ISO14001:2015版标准保持一致;
3、前3个章节没有变化,依次为“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
4、第4章节—组织环境:由原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调整为“组织环境”,此部分为新增内容,组织要识别内、外部环境对管理体系的影响,关注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等。
5、第5章节—领导力:由原来的“管理职责”变更为“领导力”,突出公司高层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取消了管理者代表的规定。
6、第6章节—策划:增加了“基于风险的思维”的要求,风险思维取代了预防措施,各过程在设计时需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风险管理的措施增加到文件中进行规定。
7、第7章节—支持:将原来的“资源管理”及“支持过程”统一到这个章节,“文件与记录”统称为“文件化信息”,取消了质量手册的要求。标准中有提到“保持文件化的信息”地方需建立文件,提到“保留文件化信息”的地方需保留记录。文件没有具体的级别要求,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制,可以保留现有的“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记录”四个级别,标准没有作强制要求。文件体现的形式更加灵活,可以录音、电子档、文本等。
8、第8章节——运行:
A) 重点讲了“8.5 产品和服务开发”章节,新版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开发条款的删除要求,组织的过程开发也属于开发,组织没有产品开发功能,可能会存在产品验证、确认等过程,同样属于产品和服务开发的一部分。如确实存在不实用的条款,可以考虑删除,需建立在“基于风险考虑”的基础上,需在文件中进行说明。
B)原标准中的外包过程和采购在2015版中进行了合并,统称为“外部供应”,需进行控制,控制的程度取决于“识别的风险及其潜在影响、组织与外部供方对外部供应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潜在的控制能力”。
9、第9、10章节分别为:绩效评价、持续改进。
二、部分概念的变化:
1、“产品和服务”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产品”;
2、“文件化信息”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文件、记录”;
3、“过程运行环境”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工作环境”;
4、“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采购的产品、外包过程”;
5、“外部供方”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供应商”;
6、“监视和测量资源”代替原旧版标准中的“监视与测量设备”。
在ISO9001:2015版新版标准的内容上,具体发生了以下具备变化,学习的时候可以关注:
1. 应用高层文件结构
2. 改进服务业的适用性
3. 减少对要求的规定
4. 更加关注组织环境
5. 应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界限
6. 删减的考虑
7. 基于风险的考虑贯穿整个标准,而不是预防措施单个条款
8. 术语的变化:‘文件化信息’取代 ‘文件、记录’’;‘产品和服务’取代‘产品’
9. 增加了有关领导的要求
10. 不再有对管理者代表的职位要求
11. 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12. 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3. 确定每个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职责和权限;确定过程的风险和机会
14. 描述目标时应提及谁做、做什么、何时做
15. 明确提及知识管理
16. 不要求具有质量手册这样的文件形式
17. 运行策划包括关注风险
18. 更加强调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顾客满意的过程
19. 变化、变更的控制
20. 内审时应考虑相关风险
21. 管理评审时应考虑组织的战略方向
上一篇:ISO9001:2015标准中要求形成的文件的信息有哪些?
下一篇:ISO9001认证标准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