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TC176早在1990年第九届年会上提出的《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中,即确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要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族标准,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销往世界各地。” 为此,ISO/TC176决定按上述目标,对1987版的ISO9000族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修改:第一阶段在1994年完成,第二阶段在2000年完成。
1994版ISO9000标准已被采用多年,其中如下三个质量保证标准之一通常被用来作为外部认证之用:
1. ISO9001:1994《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自身具有产品开发、设计功能的组织;
2. ISO9002:1994《质量体系 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自身不具有产品开发、设计功能的组织;
3.ISO9003:1994《质量体系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对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组织。
注:ISO9001:1994标准将质量体系划分为20个要素(即标准中的“质量体系要求”)来进行描述,ISO9002标准比ISO9001标准少一个“设计控制”要素。
随着2000版标准的颁布,世界各国的企业纷纷开始采用新版的ISO9001:2000标准申请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鼓励各行各业的组织采用ISO9001:2000标准来规范组织的质量管理,并通过外部认证来达到增强客户信心和减少贸易壁垒的作用。
近来媒体披露的花钱“办好”认证,继而对认证这个行业导致的一些误解,也针对有些企业认为做了认证就“高枕无忧”的一些错误认识以及错误宣传来做一些纠正性的认识。
首先ISO9001给出的是对组织的管理体系提出的要求,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实现要求的方法,组织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策划。ISO9001标准只提要求,没有办法;要求是必须的,方法却可以是千变万化的。
两家企业管理及运行基础不同,均可能声称符合本标准;两个管理及运行基础基本相同的企业,亦可以策划出完全不同的体系运行思路。满足标准要求不能说明企业的管理体系达到了国际水平或高水平,只能认为达到了行业基本合格水平。同时,企业也不能擅自将企业通过的ISO9001体系在广告中模糊宣传企业的某种产品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
经认可的ISO9001认证不包括完整的合规性审核,也不能确保企业将永不发生违反法定要求的情况,只能认为在过去到认证时间,没有发现违反法定要求的情况,同时也不能承诺组织能够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认证机构也不是执法机构,在认证关注的法规基本是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不是全部的法律法规要求;认证是一种符合性评价,并在抽样的基础上完成。选择认证的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主动守法的状态,但是各种因素也可能导致有违法的情况(如新版标准未获取等),但是企业又能力进行自我矫正,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以期达到主动守法。
质量事故发生原因很多,质量事故是程度较深的不符合,关键在于如何启动持续改进机制避免其再度发生,而不是发生一次就判定企业所有流程或者体系不符合认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