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你的位置: 雄略首页 > ISO认证 > ISO9001认证

中国古代的质量管理

时间:2023-03-23 10:08:52 作者:雄略企业管理

 

  1949午前我国工业很落后,基本上是修配式的手工作业。管理更落后,根本淡不上现代化专业性的质量管理,当时仅在一些国家兵工厂中,没有专职的检验人员和专业性的质量检验机构。1949年后,我国引进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整套管理模式,但主要还是停留在质量检验方面。从宏观上说,中央、地方、工厂三级检验管理体制已初步形成,企业从原材料进厂、车间生产过程、直到产品的包装、出厂,都有一套检验机构和制度,由检验人员严格进行层层把关,较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当时如机械等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质量水平提高的同时,企业的计量管理、标准化工作都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特别是我国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发展很快,并且从修理、修配转变到了仿造、设计和独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秩序开始走上了正轨。而且,在一些机械、纺织企业中还曾开展了统计质量管理活动。但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长期重数量、轻质量,使质量管理受到很大冲击和破坏。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得不到应用;质量检验被看成是管、卡、压,质量管理不被认为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一门管理科学。因此,在不少企业,检验机构被撤销,检验人员失职,检验文件被遗弃,质量职能几乎巳不存在了,企业质量工作发生大倒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一年生产、三年返修”的被动局面,这是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后来经过“整顿、调整、充实、提高”的一个痛苦的过程,质量管理工作才慢慢得到了恢复。

    

       从1978年到1988年的10年间,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1978年到1979年间在北京内燃机总厂开始试点从日本引进的全面质量管理(TQC,后统称为TQM),以后迅速向全国各企业传播,到1985年,TQC得到了普遍推广。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在此10年期间,全国有8200多个大、中型企业推行厂全面质量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深入提高的阶段。可以说.企业管理活动中很少有一项工作,像TQC那样全曲普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尽管在推行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职工质量意识、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正是由于有了较长时间推行TQC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今天,我们才有可能较快地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较好地等同采用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跟上质量国际化的大趋势。

       从质量检验到统计质量管理,进而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无论是从质量管理理论来看还是从管理实践来看,都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种学说.是一整套管理思想、理论观念、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体系。

 

       2004年9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发布《**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年后,质量管理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推行五年后的2009年,《**绩效评价准则》的修订换版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新的2009版《**绩效评价准则》即将发布。质量,已经不再只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并以追求“组织效率最大化和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image.png



虽然质量管理的几种“经典模式”皆为西方国家首创,但在我国,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却更为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变革方式各有特色,而这种变革方式常常和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中国人所尊祟的“三皇五帝”之首、人文始祖伏義主要繁衍生息之地“義皇圣里”即河北新乐“伏義台”,其渊源来自于新石器时代占遗址“葫芦头”、  “浴儿池”、“金水河”和帝尝(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皇帝)巡游至新乐时“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修建“伏義台”、“人祖庙”,伏義在这块宝地之上带领华夏民族创立了由渔猎转农耕、画八封代结绳、订婚制改群居、建房屋成聚落、作甲历而有年月等诸多功绩。2006年4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抢救性文物发掘工作小组在伏義台旁,发现了大量距今5500多年前做工精细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残片。同时,文物专家通过对伏義台三层台结构的研究以及周边区域出土文物的鉴定.推断出至少在商周时期中华民族就已经掌握了制作精美的彩陶工艺技术。这充分说明,早在55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了。

   

        中国古代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当时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中央集权的专制状态下。由中央集权的品质管理制度从头至尾司掌整个手工业生产过程。从西周开始、政府的行政组织内就已经建立起了管制手工工艺生产的制度。根据周朝《礼记》记载,这种制度内许多职有司的官员所管理的特定组织所构成(朱兰著,林公孚译,福建质量信息,1999年第1期)。依其功能,这些组织司以分成以下五大部门:(1)负责生产、收集、储存及分配原料与半成品的部门;(2)生产与制造部门;(3)储存与分配成品的部门;(4)制定与执行标准的部门;(5)监督和检验的部门。这五大部门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协调生产过程。前三个部门连接工艺的基础生产过程,第四、第五个部门则是为确保产品的品质而设立的。各个部门依据其特定的功能独立运作,同时又可互相协调,形成一个联合的生产系统。

   

        秦始皇恐怕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标准化大师”。从一个王朝的角度看,秦朝算不得令人羡慕的王朝,但是从秦始皇的个人政绩上看,他算得上是中国历**成效最高的皇帝:文学大统,书同文;交通大统,车同轨;水利大统,都江堰复修;防卫大统.万里长城连一线。仅一“书同文,车同轨”,即给中国之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书同文,所以才会有中国文字不断层的骄傲;因为车同轨,到今天,铁路仍然继承古法。所以.“统”既是秦朝精神,也是一种标准统一而简化的作为。所以,称秦始皇为中华民族第一个“标准化大师”,其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切莫以为质量管理真是西洋货,是“舶来品”。要知道,在秦王朝时,西方能闪耀的只有古希腊和古罗马.虽然艺术上颇有造诣,但是却不曾有所谓的“质量”概念。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质量理念一直都处在****水准,在西方成形前,中国早就实施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法制上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也是一种标准统一而简化的过程。制定法律,其起始在对人类的约束性,而法律条文的出现,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化呢?而严苛律法,就是将所有的言行进行规范,不允许特殊的行为,它也算是一种标准简化的过程。所以,法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成功的案例,只不过它的影响面不在家.而在国。

   

       所以,若将质量的概念延伸到历史当中去,质量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文中,质,乃其性;量,则其数,本是两个概念,而到今天,“质量”一词仅存“质”的意思了。


上一篇:ISO9001认证质量成本成为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下一篇:ISO9001认证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广东雄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天富来环球广场 电话:0757-22177500
备案号:粤ICP备2020077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