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提出了“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的要求。例如:6.1.2环境因素中要求: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8.1运行策划和控制中要求: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 a)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等。
生命周期的定义为: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在ISO14001标准以前的版本中,也曾提出过考虑生命周期的思想。但是在标准的要求中,对“考虑生命周期观点”没有明确的要求。ISO14001-2015版提出“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的这一变化是一项改进,它使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扩展到整个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开始,一直到最终处置。提升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影响力。
1.环境影响是一种“变化”,环境的上述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就形成了环境影响。如河流水质的改变、空气成分的变化、生物种群的减少、人体疾病等都是改变后的现象,是结果。
2.“变化”是中性的,这些变化可能是有害的(如化学品泄露对大气和土壤质量造成破坏),也可能是有益的(如安装节能灯可以节约电力资源)。
3.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是造成环境影响的根源。同一组织可能有多种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同一活动、产品或服务可能有多种环境因素,而同一种环境因素又可能造成多种环境影响。
4. 活动可包括组织的采购运输、存储原辅材料、产品的设计制造、资源的开发、能源的利用、产品的存储、销售等多方面,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产品或服务是组织生产与经营的产出。所有这些活动、产品或服务都可能给环境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1.“要素”是构成某种事物的必要因素。当要素和环境发生了相互作用就成为环境因素。标准中所提的“要素”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所包含的要素。比如:一辆停放着的汽车,它当然是一种物质,是要素,但不是环境因素,但一旦汽车发动,要消耗汽油,要排放嗓声和汽车尾气,这些都作用于环境,那么我们说汽车运行时油品的消耗、噪声的排放以及尾气的排放就成为环境因素了。
2.环境因素的表达形式通常是“名词”+“动词”,其中名词指的是污染物质,动词常常用排放、处置、产生、消耗、泄露等。如:噪声的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能源资源的消耗、污水的排放等。
在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包含着许多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基本要素都有可能与环境发生作用,作用的结果即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我们把这些对环境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的基本要素,称为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环境影响;环境因素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相联系,这些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某些要素与环境发生作用,是造成环境影响的原因。
如汽车行驶有尾气排放,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那么汽车的使用是活动,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是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又如电冰箱要消耗制冷剂,若以CFCs类物质为制冷剂,则这类物质挥发出来上升到臭氧层,造成臭氧的减少,那么,电冰箱是产品,CFCs的消耗和泄漏是环境因素,臭氧空洞的形成及由此造成的物种消失和人类疾病等危害是环境影响。
4.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应与其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具有或能够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因素,是重要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理解不能只关注能够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更要关注可能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应与环境影响重要性联系起来,即对于不同的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时段,重要环境因素都可能不同。找出重要环境因素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可以把他们作为“优先事项”加以考虑,也就是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来建立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