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世界上首个国际环境标准,自从 1992 年作为 BS 7750 首次发布以来, 获得了全球认可,可帮助组织减少环境影响,促进业务增长,最终取得可持续的成功。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ISO 14001 制定了最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成功的环境管理体系 (EMS)。这一标准旨在通过帮助组织保持商业上的成功同时不会忽视其环境责任,来增强组织生存力。ISO 14001是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的一部分,为您提供了一种框架,可满足客户对于企业责任感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ISO14001要求组织在其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以达到污染预防和环境改进的目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公司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的17个要素构成,通过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行,使企业的环境行为得到持续的改进。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它是融合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经验于一身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科学、操作性强的体系标准。标准要求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及服务,都要减少污染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设定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达到减少或完全避免污染物超标排放。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生产厂使用的原材料、工艺、加工方法以及产品的使用和用后处置都是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要求的。
ISO14001:2004标准转换的要求
国际认可论坛(IAF)制订了关于获认可的EMS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换计划,总体要求在2006年6月30日前完成标准转换及换证工作。共计18个月,前6个月为转换准备期,2005年5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为转换期。2006年5月15日起,根据1996版标准认证的证书不再有效。具体计划有:
一、准备时间(在新版标准颁布后的6个月)
当认证机构(CRBs)就现有的和新客户是否以ISO14001:1996或者ISO14001:2004作为审核准则达成一致的时候,应在初审、监督或者复评的计划中就所采用的标准予以标识。如果将采用ISO14001:2004,认证机构应确保其对新标准的评价和认证程序是适宜的。
二、实施日期(从新标准颁布6个月后开始)
从新标准颁布6个月后开始,所有用来对现有的和新客户进行审核的计划都应将ISO14001:2004纳人审核准则范畴。
三、认证机构进行的额外访问
认证机构不需仅为了针对标准的修订部分进行评价而对认证组织进行额外的访问。
四、不符合(在二中定义的实施日期之后的12个月)
对于现有的依据ISO14001:1996认证/注册的组织而言,可能会因与新EMS标准中发生变化的要求不一致而出现不符合。在转换期结束之前,这些不符合不会对认证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五、认证证书
在任何证书中标识的EMS标准应与审核计划中标识的标准一致。对于现有的组织而言,认证机构可在组织 应用新版标准的过程中,依据定期访问(监督或复评)的评价结果对EMS认证证书进行更换。除非进行了完整的复评审核,否则证书更换不应改变先前的认证周期。全部现有的认证证书都应在转换期结束前符合新EMS标准的要求并进行更换。
六、转换期的结束(新标准颁布18个月后)
在新标准颁布18个月后,任何现有依据ISO14001:1996发布的获认可的认证证书将不再有效。针对新标准未解决的不符合将影响到认证的结果。
七、认可机构的评审
认可机构的评审将覆盖认证机构用于有效管理转换过程的计划。
一、不符合理解要点:
组织根据GB/T24001/ISO14001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其作业标准、惯例、程序、管理体系绩效、法规等构成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即“要求”,它是判断符合与不符合依据。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上述要求内容的偏差,由此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不利的环境影响或事故的发生,从而这种偏差构成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不一致,即不符合。
例如违反程序及操作规定、引起相关方抱怨与投诉,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等。在体系运行中,出现不符合现象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应按程序的规定对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
二、纠正措施理解要点:
1.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知不符合的根源而采取的行动,目的是防止其再次发生。据情况的不同,有时纠正措施可能只需列出计划,并能迅速见效,但也有时可能是一个复杂、长期的活动。
在处理不符合时,应针对所出现不符合的实际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影响,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完成后,还需要验证其实施效果。
2.纠正措施和纠正是有区别的。纠正是针对检查和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以“就事论事”的态度,采取措施对不符合本身进行处置;而纠正措施则是针对已发生的不符合,举“以一反三”的态度,分析造成不符合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措施,以防止类似不符合的重复发生。
1.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融人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之中。
2.管理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管理要素和相关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责、策划与规划活动;也包括提供人、财、物资源;还包括组织的各种惯例、过程和程序等。
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4.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并管理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
5.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环境绩效的有效改进。建立体系是手段,持续改进环境绩效是根本目标。因此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其有效性、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