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014001标准内部审核要点及目的和总要求的理解要点

时间:2023-06-19 11:20:04 作者:雄略企业管理

ISO14001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编制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它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是依据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ISO14001是关于环境管理方面的一个体系标准,它是融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于一身,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体系标准。标准要求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及服务,都考虑减少污染的产生、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设定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达到减少或完全避免污染物超标排放,从而节省支出,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推行认证的目的:树立良好的环境行为和公众形象,改善与相关部门和周边群众的关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人与自然存在两种关系,索取和排放。人类依靠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和排放废物生存发展。这种关系经过了三个阶段:远古时代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农业革命后,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但由于索取和排放都很有限,人与自然处于基本友好相处阶段;工业革命后,人类大规模地破坏自然,进入了人与自然为敌的阶段。掠夺式的索取,竞赛般的排放,使自然严重破坏,环境不堪重负。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地球村”发生了严重的环境危机:污水横流、空气污浊、水土流失、资源枯竭、森林破坏、土壤沙漠化、气候反常、生态失衡、疾病滋生、物种灭绝……。人类终于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如果我们不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自己毁灭地球村,同时毁灭自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ISO14000是ISO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ISO对人类又一重大贡献。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实施ISO14001是地球村拯救环境的群体行动。ISO14001认为:对环境的破坏是各类组织不友好的环境行为造成的。因此,各类组织必须“从我做起”,控制各自的环境因素,通过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规范自己的索取与排放行为,改善自身的环境绩效。全球各类组织共同推行ISO14001就会形成全球、全人类的拯救行动。“地球村”的可持续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image.png


   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获取客观证据的评价验证过程,这一评价过程应满足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要求。


    2.本标准中的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以下简称内审),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按GB/T24001/ISO14001要求所建立的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保障。审核中所获得的审核证据都应是客观的。


    3.审核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
GB/T24001/ISO14001标准的要求及审核准则的要求(即:符合性); 


    ―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正确实施、保持有效性(即:有效性);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审核准则是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一般应包括:


    ―
GB/T24001/ISO14001标准


 ―组织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预定的安排等。


    4.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和活动,覆盖
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等内容.
审核应有计划和步骤地进行,得到系统的控制。


    5.审核过程应文件化,并应按审核程序进行。审核完成后应形成报告,并应呈报给管理者。


GB/T24001-2004标准总要求的理解要点

  这一条款是一个关于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总体性要求。实施本标准所规定的是环境管理体系是为了改进环境绩效。所以,本标准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组织定期评审和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确定改进的机会并付诸实施。这一持续改进过程的范围、程度和时间表,组织依据其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来确定。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为了实现环境绩效的进一步改进。
    本条款包括5个关键同,即“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和“形成文件”。


    (1)“建立”指从无到有,从不健全到健全,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组织从决定按
GB/T2400l/ISO14001标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开始,到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全过程。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目标和指标设定,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资源的配置,文件编写和试运行等。


    (2)组织应充分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以往的环境管理措施、制度、组织机构和资源等善加利用,充分考虑组织的产品、活动、规模、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对现有的管理体系重新调整、构造、组合、补充、规范和完善并形成文件。在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灵活构建体系的各项要素,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其他组织的管理体系。在“建立”环境理体系时,我们是把想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形成文件。


  (3)“实施”指按照策划的要求和安排落实环境管理体系各项活动和过程。确保环境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在规定的要求下得以管理和控制。“实施”的过程就是要按所写下的要去运行。


  (4)“保持”是不断修正偏差的过程。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针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或防措施加以修正和调整,并通过审核、评审等方法促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标准附录A.1还提示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具体应做到:


 
―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


    ―识别其过去、当前或计划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确定其中的重环境影响;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


    ―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开展策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有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作出修正的能力


    (5)环境管理体系是长期的而非临时性的,组织应保证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且不断寻求改进,持续满足标准要求。如针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产品及活动化对环境因素进行补充识别与评价,修订目标与指标等。


    (6)组织有权自行灵活决定本标准的实施边界,即是在整个组织,还是仅在特定的运行单位实施本标准,由组织自行决定。组织应规定其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以明确界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边界。当组织是一个更大组织在给定场所的一部分,对范围的确定尤为必要。边界一经确定,组织在此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包括在环境管理体系内。在确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应当注意其可信度取决于边界的选取。若组织的某一部门被排除在环境管理体系之外,组织应当对此做出解释。如本标准仅在特定的运行单位实施,可以采纳组织内其他部门业已建立的方针和程序,用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要其适用于这些将采用本标准的部门。


    (7)标准第4章的全部内容包含了对17个要素的具体描述。17个要素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协调构成了有机整体,其运行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控制原理,体系运行并非闭环,而是螺旋上升的开环。

上一篇:ISO14001标准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和审核员应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下一篇:ISO14001:2004标准转换的要求

广东雄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天富来环球广场 电话:0757-22177500
备案号:粤ICP备2020077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