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TC207在制定ISO14000时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不增加并努力消除贸易壁垒,无论对环境好还是环境差的地区”。
客观上:
ISO14000系列标准统一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使那些以此制定贸易壁垒的国家有所收敛;标准要求各国公开其有关体系、产品标准和认证方法,为其贸易伙伴提供条件,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另一方面,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又是另一种壁垒,它对那些信息不通,行动缓慢的国家和组织将造成实际上的贸易障碍。各发达国家对ISO14000系列标准持积极态度,在标准尚为草案时就开始了试点认证工作;发达国家也以环境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要求。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其受控制的地位就必须迅速着手开展ISO14000实施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ISO14000认证是通向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的通行证。
事实上:
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中的地位日益明显,环境已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因素联结起来,形成了严重的技术贸易壁垒。这种壁垒是各国为保护其国内人民和国内市场而刻意制造的,是近期内难以消除的。通过ISO14000系列标准的有效实施才能“不增加并努力消除贸易壁垒,无论对环境好还是环境差的地区”。
ISO14000标准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要求建立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文件化的监控管理体系,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和运行程序来达到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环境方针。这套体系如果实施得当,将会在较的时间内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并有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和环保可持续性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讲,这与我国外经贸所倡导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以质取胜”和“外经贸名牌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看待ISO14000,并将其纳入我国的外经贸发展战略。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ISO14000工作,将其作为一个能够促进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抓紧推广和实施。从以往ISO9000推行的经验来看,那些及早动手,深刻理解和实施标准精髓的企业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在ISO14000推行工作工作中也应借鉴这种做法,及早研究,及早决策,抓紧推广,认真实施,注重吸收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解决我国企业的实际问题。
其次,开展ISO14000工作应从“利国、利民、兴业”的角度出发,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和取得最佳的效果。对于ISO14000标准在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扩大出口,改善环境状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方面基本上已达成了共识。关键是在ISO14000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认可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环保科研机构、采购商等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紧密协作。要多考虑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优秀民族企业的利益,而不囿于部门或机构的小利益,密切配合,才能将ISO14000这块蛋糕做大、做好。这样,既有利于ISO14000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使得参加ISO14000工作的社会各方尽快地得到各自的回报。
最后,还应全面地看待ISO14000标准。既要看到它的先进性、科学性,代表未来一段时期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ISO14000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要求企业在其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并不规定环境表现的绝对要求,因此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环境表现不同的企业,可能都达到ISO14000标准要求。因此,可以通过符合本地区而非出口市场所在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来达到ISO14000要求,体现了贸易的对等原则,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非常好的环境管理经验、环保科技的基础上采用ISO14000标准的,在这一点上,包括我们在内的大部分发展我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种劣势有可能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严格立法和贸易政策转化成对我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为此,我们应当努力迎头赶上,尽快实施ISO14000标准,同时还应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等国际谈判方式,据理力争,以求为我国的出口企业留出一段推行ISO14001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时间。
1、发达国家单方面的环保措施必然会产生“绿色保护主义”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各国政府、组织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法律法规。列如,英国的BS7750《环境管理体系的规范》、德国的DINV33921《环境管理体系》、欧盟的EMAS等。这些法律法规有效地抑制了国内或区域内环境的恶化,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同,对环境标准的要求自然会产生差异,发达国家制度的标准一般都是高于发展中国家制度的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发生冲突,最终将发展成一种技术壁垒,导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2、ISO14000提供了一个国际通用的环境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2年建立了“环境特别咨询组”(ISO/SAGE),并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其宗旨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有组织的环境质量,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职责是研究、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便应运而生。
3、制定ISO14000标准的原则保持了国际间的公平竞争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在起草ISO14000系列标准时明确了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该标准应以不增加且以消除贸易壁垒为目标;二是该标准可用于各国对内对外认证、注册等;三是该标准必须摒弃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
在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时,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规定了七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一是该标准应具有真实性和非欺骗性;二是产品和服务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和信息应具有实际意义、准确和可检验性;三是不能采取非标准的评价方法和试验方法,而必须采用国际、地区、国家标准或技术上能保证再现性的试验方法;四是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但不应该泄露机密的商业信息;五是应具有非歧视性;六是能进行特殊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教育培训;七是应不产生贸易壁垒,保证国内外的一致性。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一套超越国界的统一环境标准,正是这种公开性、合理性和广泛适用性,使之能为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所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