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1 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代号。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认证ISO14001的好处:
1、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向顾客提供这样的信息:“一个能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它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能对用户负责,让用户满意”;“企业的关注点,已不仅仅是质量,而是对人类的责任。”。实施ISO14000认证已成为代表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很多获证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以此表示本企业对环境的贡献,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实施ISO14000过程中,企业通过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提高了市场份额。
2、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实施ISO14000认证,除了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之外,污染预防,节约能源和资源是环境管理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
3、减少环境责任事故
通过认证的大多数企业均已实现达标排放,因而免收了超标排污费,使企业直接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
4、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也是企业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大大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ISO14000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体系,它运用P-D-C-A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通过实施ISO14000变粗放型管理为集约型管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全面优化各方面的管理,做到最小环境影响控制,最低物耗能耗的控制,最低成本的控制,以及最低环境风险的控制。
引进ISO14000系列标准,对改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绝对的必要性。
1、实施ISO14000可有效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
由于ISO14000系列标准反映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与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相一致,所以为了把ISO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的“全面管理,预防为主”的思想引入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之中,准确地反映ISO14000的原意,保证我国企业在开展双边或多边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活动中与国际标准接轨,根据我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技术经济政策,国家技术监督局宣布我国将等同转化ISO14000系列标准并于1997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在执行环境保护标准方面与国际水平同步。
为了避免再出现在执行ISO9000系列标准过程中形成两个质量认证体系的局面,经国务院协调,在1997年5月27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下设“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负责对开展环境管理认证的认证机构进行资格认可;同时下设的“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负责对从事环境管理认证的审核员的资格进行审查注册。
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以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实施ISO14000有利于企业和国家降低环保成本
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有利于增强我国政府部门、企业和全体人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源的效益,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中央最近明令禁止发达地区的企业借“西部大开发”之名,转移污染环境的项目。可是使人感到遗憾的是有少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项目已“捷足先登”。这更说明实施ISO14000标准的紧迫性。
实施ISO14000标准可迫使政府、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重视环境和环境管理,应为有了这些标准,就有章可循。所以,实施ISO14000既可节省环境治理费用,又可节省能源和原材料,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实施ISO14000促进我国企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型转变
企业要提高全体职工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唤起全体人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参与性。鉴于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实施ISO14000标准将有助于企业发展环保技术,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对生态和环境无害、少害或能回收循环使用的产品。
企业还必须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不断改进原有生产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绿色消费,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随着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产品中所含的技术知识将明显增加,不仅能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还能使我国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