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ISO14000体系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3-06-27 09:55:09 作者:雄略企业管理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中最具权威性的一种。


该标准于1987年颁布,1990年开始正式实施。


iso9000系列的标准包括三个核心要素:


第一,质量管理原则;


第二,管理职责和权限;


第三,资源管理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就是证明一个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确认不存在任何失效模式及其后果;确保对顾客的承诺实现并可测量;通过持续改进过程业绩以获得顾客满意和社会认可。

       

①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以中国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决定为依据。组织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目标要以国家“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依托,确保区域环境目标的实施,实现总量控制。


②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与全过程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及组织管理相结合。环境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环境管理必须贯穿在组织管理之中,组织应把全过程控制污染、清洁生产,作为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纳入环境管理体系之中,促进组织节能、降耗、减污。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体现防治污染。


③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与现行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要把有关制度的基本要求纳入环境管理体系之中。审核认证前,把是否遵守中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组织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审核认证中,把是否贯彻了环境管理制度作为审核内容之一。从而使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④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和各自职能分别开展相应工作。


⑤要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和咨询人员的培训,提高环境管理体系咨询,审核认证工作的质量,为改善中国环境管理状况,获得国际认可创造条件。


⑥加强对认证工作的监督。



image.png

(1)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最高管理者是建立体系的关键性人物,其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意图及动机对体系建立工作、最终效果以及持续改进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慎重考虑企业的自身特点,结合重大的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要求,来策划企业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并据此制定企业的环境管理方案。

(2)加强职工对ISO14000体系的操作能力。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能够对本企业的环境进行检测和测量,偶有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不一致时,能够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对环境标准精确的判定是避免环境管理体系盲目性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企业中必须具备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以保证ISO14000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正确运行。

(3)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充分有效地策划和设计活动,对建立一个成功的体系非常必要。各个企业在建立和运行ISO14000体系之前,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对体系进行策划和设计,以保证它的系统性、适宜性、以及它的可追溯性。

(4)预防为主和全过程控制是环境管理的核心。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管理,建立严格的操作控制程序,保证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以往环境管理往往只强调结果,只注重被动的末端治理,而忽视了对源头预防和过程的管理。


(5)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推行新管理体系的保证。企业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保持,依赖于监测、内审、管理评审三级监控系统。监督机制是最高管理者或者整个集体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判和方向性把握,以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并开展新的工作,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6)坚持“两原则”方针。即:弹性原则和兼容原则。弹性原则:考虑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法律法规不同,故允许国内企业的产品和管理制度在一段时间内,逐步达到ISO14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兼容原则: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两套原理相同,在一个企业同时实施两套体系时,可相互兼容、取长补短,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完整统一。

上一篇:ISO14000体系目标的建立、实施与考核

下一篇: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需要做哪些改进?

广东雄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天富来环球广场 电话:0757-22177500
备案号:粤ICP备2020077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