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标准介绍
ISO14001标准自1996年首次发布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关注,至今,全球已有22000多家组织获得了ISO 14001标准认证。而自1996年以来,全球的环境保护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适应全球环境保护的新要求,ISO/TC207分别于2004年和2015年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ISO14001:2015标准的主要变化包括:
(1)战略性环境管理:在组织的战略策划过程中,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增加了理解组织所处环境的要求,特别是识别其中的风险和机会。同时关注相关方(包括合规性要求)的需求和期望,当地、区域或全球环境状况可能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
(2)领导作用:更强调最高管理者在推进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取消了指定“管理者代表”的要求。
(3)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污染预防,对组织的期望更强调主动性的保护环境行动,如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4)环境绩效:持续改进的重心从改进环境管理体系转移到改进环境绩效。
(5)生命周期思想:将组织对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的控制扩展至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如识别原材料、设计阶段、产品的最终处置等。
(6)信息交流:同等地强调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包括为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建立一个提出环境管理体系改进建议的机制,保留组织是否与外部交流的决策。
(7)形成文件的信息:关于文件要求更灵活,不再使用术语文件、记录和程序,由组织基于有效的过程控制要求决定需建立的文件/程序和需保留的记录。另外不强制要求编制“质量手册”。
(8)ISO管理体系通用架构:采用ISO导则管理体系标准(MSS)附件SL的高阶结构(HLS),提高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兼容性。
我公司受理企业的认证申请后,由我公司审核部进行审核策划,审核部将拟定入第一阶段审核,这一阶段,着重审核组织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策划方面的情况,以及体系文件和体系的策划设计、内审和管理评审符合性,结合现场审核,确认审核范围,提出整改意见,第一阶段整改合格后,才能进入二阶段审核。
第二阶段主要是主要是现场审核,对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情况进行评价,做出能否通过现场审核的结论,最终是否向认证机构推荐颁发认证证书;审核结束后,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结果,进行认证评定,并向国家认监委上报证书信息备案,最后,颁发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
审核工作大致分为3步:
1.文件审核 对申请方提交的准备文件进行详细的审查,这是实施现场审核基础工作。申请方需要编写好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在审核过程中,若发现申请方的EMS手册不符合要求,则由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直至符合要求。认证机构对这些文件进行认真审核之后,如果认为合格,就准备进入现场审核阶段。
2.现场审核 在完成对申请方的文件审查和预审基础上,审核组长要制定一个审核计划,告知申请方并征求申请方的意见,申请方接到审核计划之后,如果对审核计划的某些条款或安排有不同意见,立即通知审核组长或认证机构,并在现场审核前解决好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之后,审核组正式实施现场审核,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申请方进行现场实地考察,验证EMS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文件的实际执行情况,从而来评价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别申请方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01标准是否相符合。
在实施现场审核过程中,审核小组每天都要进行内部讨论,由审核组长主持,全体审核员参加,对本次审核的结构进行全面的评定,确定现场审核中发现的哪些不符合情况需写成不符合项报告及其严重程度。
3.跟踪审核 申请方按照审核计划与认证机构商定时间纠正发现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完成之后递交认证机构。认证机构收到材料后,组织原来的审核小组的成员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审核。如果审核结果表明被审核方报来的材料详细确实,则可以进入注册阶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