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内的严格规范管理,以及对外的全方面合作,ISO体系认证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标准,那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以其广泛的内涵和普遍的适用性,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内的严格规范管理,以及对外的全方面合作,ISO体系认证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标准,那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以其广泛的内涵和普遍的适用性,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ISO14001作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主体标准,规定了组织(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部门或结合体)建立、实施并保持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和基本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
随着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推广,组织对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有着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希望获得ISO14001证书。
第一阶段:建立并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这一阶段,组织应建立并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从形式上符合ISO14001标准的要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遵循自愿原则,由组织最高管理者决策是否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如果组织决定建立体系,具体应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做好人、财、物方面的准备
由最高管理者书面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授权建立相应的机构,并给予人力和财物方面的支持,以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的需要。
二、要做好初始环境评审
这项工作是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风险,以确定控制方法和将来的改进方向。
一般来说,要做初始环境评审,先应组建由从事环保、生产、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人员组成工作组。工作组要完成法律法规的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和ISO14001标准差距的评价,并形成初始环境评审报告。
三、完成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工作
所谓的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就是根据初始环境评审的结果和组织的经济技术实力,制定环境方针;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构架;确定组织机构与职责;制定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确定哪些环境活动需要制定运行控制程序。
四、编制体系文件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需编制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五、运行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正式颁布,就标志着环境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并投入运行。
在体系运行期间,为审查组织的环境管理活动是否已按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为确定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组织应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贯穿这些工作始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全员培训。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赖于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员工都不可能游离于体系之外,为使他们都能理解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组织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内容从ISO14001标准,到环境方针,到适用法律法规,到个人职责,到重要环境因素,到体系文件,到作业指导书,到运行记录……
如果组织在建立和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可以向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寻求帮助。按照我国规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必须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注册备案。
第二阶段,认证取证阶段。
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组织如果确认其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对组织适用性较好,且运行充分、有效,可向已获得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认可有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并签订认证合同,进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阶段。
认证审核是认证机构受组织委托,以第三方身份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运行、保持的有效性进行审核验证,并确定是否向组织发放认证证书的过程。
为接受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组织应做好充分准备,保持体系有效运行。认证机构会派出审核组,审核组将对组织实施认证审核。
认证审核包括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在组织完成第二阶段现场审核开具的不符合纠正并经过审核组验证关闭后,机构经过认证评定,将确定是否批准组织的认证注册和颁发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有效期三年,三年内,组织需每年接受机构的监督审核;三年后,组织要申请复审,重新注册获得证书,此过程同第一次认证取证。
在组织获取认证证书的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基础,第二阶段是对第一阶段工作的验证和肯定,两个阶段的工作相互联系,不可偏废。只有第一阶段工作充分有效,才有可能在第二阶段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重视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
污染预防是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指导思想。预防是环境管理全过程的“上游”,从污染的产生源头去预防污染,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生产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变有毒有害的原料或产品为无毒无害,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最小,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控制大部分污染,消灭工业污染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带来很高的环境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必由之路。同时,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也有利于改造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在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也日趋活跃,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2.建立环境会计制度
所谓“环境会计”,就是用货币金额来明确显示实施环境措施需要多少成本和通过实施环境措施能获得什么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具体指标包括:
(1)污染治理费用等成本;
(2)废弃物综合利用费用的成本;
(3)企业内部的环境教育费和宣传教育费等管理活动成本;
(4)通过社会活动为环保作贡献的“社会活动成本”;
(5)因事故而使环境遭到破坏时,恢复环境需要的。“环境补偿”成本等。归纳起来,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自然资源损耗成本;二是环境污染成本;三是企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环境代价的评估。并建议以此来计算成本,在产业界推广。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促进企业不断改进,使一定的成本或更少的成本带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