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ISO14000已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潮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其国内广泛实施ISO14000标准,并逐渐将对进口商品的生产厂家提出ISO14000要求,这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我国家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必然形成严重的环境贸易壁垒,也称“绿色贸易壁垒”。
这一影响直接表现为未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将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或者受到限制,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征,为此,一些传统商品会退出国际贸易,一些新的绿色产品会进入其中,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环保化的特征愈加明显。这一影响最为根本和深远的方面,则来自ISO14000标准的引导消费功能所达到的国际商品结构的改变。近年来,随着国际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成为时尚。众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关注商品的环境贡献,其次才是商品的功能和价格。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成为购买商品的重要评价基准,由于ISO14000标准的世界权威性和科学性,使它成为消费者辨别企业及其产品的环保贡献的依据。
消费者认为只有取得ISO14000标准认证的企业才是对人类籁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负责的,才是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期利益的,其产品才值得购买。因此,只有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的企业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与ISO14000标准的深入宣传,ISO14000标准的这种引导消费的功能将日益明显,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因此会受到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有助于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的环保产品本身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ISO14000标准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要求建立职责明确、运作规范、文件化的监控管理体系,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和运行程序来达到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环境方针。这套体系如果实施得当,将会在较的时间内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并有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和环保可持续性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讲,这与我国外经贸所倡导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以质取胜”和“外经贸名牌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看待ISO14000,并将其纳入我国的外经贸发展战略。
首先,应该高度重视ISO14000工作,将其作为一个能够促进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抓紧推广和实施。从以往ISO9000推行的经验来看,那些及早动手,深刻理解和实施标准精髓的企业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在ISO14000推行工作工作中也应借鉴这种做法,及早研究,及早决策,抓紧推广,认真实施,注重吸收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解决我国企业的实际问题。
其次,开展ISO14000工作应从“利国、利民、兴业”的角度出发,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和取得最佳的效果。对于ISO14000标准在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扩大出口,改善环境状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方面基本上已达成了共识。关键是在ISO14000认证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认可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环保科研机构、采购商等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紧密协作。要多考虑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优秀民族企业的利益,而不囿于部门或机构的小利益,密切配合,才能将ISO14000这块蛋糕做大、做好。这样,既有利于ISO14000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使得参加ISO14000工作的社会各方尽快地得到各自的回报。
最后,还应全面地看待ISO14000标准。既要看到它的先进性、科学性,代表未来一段时期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ISO14000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要求企业在其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并不规定环境表现的绝对要求,因此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环境表现不同的企业,可能都达到ISO14000标准要求。因此,可以通过符合本地区而非出口市场所在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来达到ISO14000要求,体现了贸易的对等原则,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非常好的环境管理经验、环保科技的基础上采用ISO14000标准的,在这一点上,包括我们在内的大部分发展我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种劣势有可能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严格立法和贸易政策转化成对我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为此,我们应当努力迎头赶上,尽快实施ISO14000标准,同时还应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等国际谈判方式,据理力争,以求为我国的出口企业留出一段推行ISO14001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