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SO14000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专业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制订ISO14000目的:
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目前正式颁布的有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ISO14040等5个标准,其中ISO14001是系列标准的龙头标准,也是唯一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
2、ISO14000与ISO 9000的联系与区别
ISO14000与ISO 9000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
ISO9000标准是规范企业的市场接单、合同评审与执行、产品设计开发、物料采购、生产控制、检验试验,直至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规则,目的是满足顾客的要求。是指企业主产品来说的。
ISO14000标准则是规范企业在运作及各管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周围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的行为准则,目的是履行社会环境保护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主产品过程及相关活动中所产生的附加物来说的,如废水、废气、噪声、资源、能源、垃圾、有害物质等。
(一)存在的问题
1.不同行业对ISO14000标准认证工作的积极性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认证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对企业而言同样也存在一个投入产出的经济核算问题。不同的行业,特别涉及到某个具体的企业,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污染类型不同,环境治理的难度也不同,认证所需的投入资金相差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一般来说,治理难度高,要求资金投入多,会经济效益不高的行业对认证工作的兴趣不高。
如造纸、印染、冶炼等为代表的行业。而环境压力小、环境治理成本相对较低的行业,特别是经济效益相对好的企业以宣传企业自身形象为主要目的,对开展认证具有相对较高的积极性。如服装业、食品业等。
2.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人员对认证的态度不同。由于ISO14000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中远期的,在近期只能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内部有较多人员对认证工作的意义不理解。另外,具体进行ISO14000认证的过程中,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具有专门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同时,许多方面也要求他们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和提高工作要求。因此,由于压力不同,他们对认证工作的态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3.不同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对ISO14000认证的重要性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三资企业主要领导人对ISO14000认证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较国企和乡镇企业的主要领导人的认识水平高。
4.政府职能部门对推行ISO14000认证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ISO14000认证是以市场驱动为前提,是自愿性标准,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是出于商业竞争力、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改善环境绩效等需要。这与以往主要由政府推动,依靠制定法律、法规的环境管理标准来强制企业执行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极大的不同。因此,有的政府职能部门认为ISO14000认证工作只是企业的事情,对企业的认证一般抱一种旁观者的态度。
(二)对策
环境保护不单纯是环保部门的事,要做好一个城市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市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关注和参与的实体网络,将经济和环保协调地安排在各自的职能之中。
第一、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以中国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决定为依据。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目标要以国家“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依托,确保区域环境目标的实施,实现总量控制。
第二、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与全过程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及企业管理相结合。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环境管理必须贯穿在企业管理之中,企业应把全过程控制污染、清洁生产,作为企业的环境方针、目标纳入环境管理体系之中,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体现防治污染。
第三、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与现行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要把有关制度的基本要求纳入环境管理体系之中。审核认证前,把是否遵守中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总量控制指标作为企业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审核认证中,把是否贯彻了环境管理制度作为审核内容之一。从而使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第四、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和各自职能分别开展相应工作。
第五、 要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和咨询人员的培训,提高环境管理体系咨询,审核认证工作的质量,为改善中国环境管理状况,获得国际认可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