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标准,其产生历史与全球环境问题的恶化以及世界环境组织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
20世纪人类共出现了十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使大批居民非正常死亡,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1987年,挪威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的环保理念。全球各领域,特别是工商业界人士逐步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是自身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建立“污染预防”的新观点,使企业逐渐形成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期间,许多新的管理工具被采用,如用“生命周期”的方法,研究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同时,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逐渐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提出了新的贸易保护条件,使世界贸易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非技术型绿色壁垒,从而导致一些没有满足一定的环保条件的企业无法进入国际贸易市场。
于是,制定一份(系列)有关于环境保护的全球认可的管理标准就成为了一个很迫切的发展需求。而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这个国际上认可程度非常高的,专门制定国际标准的非政府性质的民间组织就成了最适合担当这一重要任务的机构。
伴随着本世纪中期爆发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害事件,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其严重性。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的产生使人们从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有效的保护环境,人类社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并试图通过诸如许可证等手段强制企业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改善环境。
正是在这种环境管理国际大趋势下,考虑到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工具及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可能会为一些国家制造新的“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提供条件,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国家标准化组织(ISO)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机会,并为响应联合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期望通过环境管理工具的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自愿环境管理活动,促进组织环境绩效的改进,支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ISO 14000 系列标准中,以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为重要,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审核认证的最根本的准则,ISO 14001 认证是指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具有下列特点:
1. 以市场驱动为前提,是自愿性标准。
2. 强调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持续符合性,没有绝对环境行为的要求。
3. 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
4. 标准强调的是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
5. 广泛的适用性。(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对于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企业,ISO 14001 是一张重要的通行证。
上一篇:ISO14000系列标准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