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工作,重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1998年发生尘肺患者8285人。1999年全国工矿企业共发生职工伤亡事故13258起,死亡12587人,重伤4936人,1999年发生火灾18万起,死亡2744人,2000年1-9月份,平均每天至少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积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数量,我国都居世界首位。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是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国家标准,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1997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1999年英国标准化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90年代后期一直努力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化管理体系发展成为与ISO9000和ISO14000类似的规模,1999年4月在巴西召开的15届世界职业安全卫生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一位负责人提出:国际劳工组织将像贯彻ISO9000和ISO14000一样依照ILO的155号公约和161号公约等推行企业安全卫生评价和推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按照制定的质询表,逐一评估企业卫生状况。
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发出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的通知。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第三部分是核心内容,除3.1总要求外,其他17个要素分为职业安全卫生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定五组:
3.2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3.3 计划
3.3.1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3.3.2 法律及法规要求
3.3.3 目标
3.3.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3.4 实施与运行
3.4.1 机构和职责
3.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3.4.3 协商与交流
3.4.4 文件
3.4.5 文件和资料控制
3.4.6 运行控制
3.4.7 应急预案与响应
3.5 检查与纠正措施
3.5.1 绩效测量和监测
3.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3.5.3 记录和记录管理
3.5.4 审核
3.6 管理评审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又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管理体系。它与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标准有很好的兼容性,这将有利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实施。OHSMS可以满足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的需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安全生产局“关于印发《200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全[2000]66号)”中提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0〕64号)要求。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强化科学管理的同时,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决扭转安全管理落后、纪律松懈、秩序混乱的状况。要积极推进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改变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我国虽然启动OHSMS较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但我国推行OHSMS标准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OHSMS的要求与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相近。我国企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规范化管理过程,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企业安全卫生水平,发现事故隐患和潜在职业危害,提出改善措施,实行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等,都符合OHSMS的基本原则。
自OHSMS试行标准颁布以来,我国已有许多单位参照该标准执行,并有多家单位获得OHSMS试行标准的证书。实践证明,通过实施OHSMS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能够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并促进企业管理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1、国际形势的要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在国际上普遍引起关注和重视的认证体系,我国为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即将加入WTO,这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参与竞争的实力和条件。因为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总是用各种办法进行制约,设置重重阻碍,甚至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都涂上商业色彩,所以国内企业只有取得ISO9000、ISO14000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方能打破贸易壁垒,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要求
目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指令,总的说明对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恶性事故连续发生,党中央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安全指导思想。
3、企业自身的需要
(1)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法律对企业的要求。本体系已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形式和方法。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发生事故,不是人员伤亡,便是机械设备的损坏,都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严重时将会造成企业生产陷入瘫痪,造成整个企业的毁灭。可见,安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总体形象。企业作为一个生产实体,其内部的良性循环发展,及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都将对企业的效益及发展具有实质性作用。另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生产的安全性,也是对社会的良好回报,会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质量、环保和安全卫生三个证书将是企业现代化的标志。
(4)在现代社会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商业形象及无形资产会在权威中介机构对其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良好评价中得到扩充和增值,这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也是每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企业领导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
(5)企业职工自我保护的需要。随着文化知识程度的提高,企业职工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安全,也逐步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安全,也会用合法的手段来要求企业提供安全的生产条件。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会解决好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员工、员工和政府间的矛盾,三者之间关系得到改善,社会也就更稳定了,因此贯彻安全第一,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综上所述,安全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安全是国家兴衰的标志,安全是人类共同的向往,安全是生活快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