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TS16949:200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是基于ISO9001的基础,加进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此规范完全和ISO9000:2008保持一致,但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ISO/TS16949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非常明确,只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备件制造商,也就是说这些厂家必须是直接与生产汽车有关的,能开展加工制造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使产品能够增值。同时,对所认证公司厂家的资格也有着严格的限定,那些只具备支持功能的单位,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等,或者那些为整车厂家或汽车零备件厂家制造设备和工具的厂家,都不能获得认证。对ISO/TS16949:2009认证的管理是由5大监督机构代表IATF来完成的,它们采用相同的程序方法来监督ISO/TS16949规范的操作和实施,以在全世界形成一个标准和操作完全统一的系统。
ISO/TS16949:2002由IATF在ISO/TC 176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制定的。第三版ISO/TS16949取消并替代了第二版,是根据ISO9001:2008进行了技术修订的。由于ISO/TS16949:2009已包含了ISO9001:2008的所有内容,所以获得ISO/TS16949:2009的认证,也标志着符合ISO9001:2008标准。
ts16949是质量管理体系。
它的全名是“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的特殊要求”。
ISO/TS1694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一个技术规范,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非常明确:此规范只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备件制造商。这些厂家必须是直接与生产汽车有关的,能开展加工制造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使产品能够增值。
1、几种推动类型
众所周知,与能够明显拉动经济增长的汽车行业相比,铸造只是一种生产制造的工艺过程,铸造厂只能以各类铸件产品的形式进入汽车供应链。
整车厂一般依照与自己供应关系的接近程度,将供货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对于供应商提出TS16949要求的迫切程度,也基本上符合这种级别。
许 多铸件产品则必须经过很多道切削加工工序才能成为汽车零配件的,所以单纯的专业化铸造厂,一般都属于三、四级供应商,处在汽车供应链的中上游位置。只有少 量的铸造厂,由于其生产的汽车铸件后续加工量较少就进入汽车组装系统,或者本厂能够承担较多的机械切削等深加工才交付产品,他们很有可能被强制要求必须通 过TS16949的认证。
近年来,有一些国际上**的跨国公司,也包括许多非汽车行业,他们公认TS16949的先进科学性,纷纷采用其作为供方考察和第二方审核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情况都属于顾客推动;精明的铸造企业管理者也看准了TS16949
的先进科学性,主动地导入贯彻,细化内部管理,搞好过程监控,这是少有的管理者推动。
2、TS16949新思维的冲击
ts16949之所以受到铸造厂客户和有远见的企业家的如此推崇,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它所倡导的许多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浓缩着全人类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
比如,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结合铸造企业特征,加以思考:
a)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进步,质量管理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美国 1922年,随着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人们把质量看作检验;这也发生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就连铸造行业大部分质量检测、检验的方法、仪器的开发研制,在那个年代形成了高潮。
--美国1980-1993年,随着系统工程学在企业的应用,人们认识到确保质量应当是最高管理层的职责;这一点,在我国并没有明显强化的年代,至今有许多铸造企业的老总、高层领导们认为,铸件的质量问题与设备、人员、材料有关,而与他们本人无关。
--美国2000年后,CS战略深入人心,质量的定义成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iso9000-质量定义,前有定语: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我国也出现了宣传贯彻的同步活动,概念性成果很大,但是可操作性的研究与实践还有待于加强。
-- 美国2002年,开始批评过于抠条款的认证审核,回归到ISO9001要求的聚焦于过程方法;而我国仅仅局限于TS16949审核员们的空洞说教,至今没 有触及到本质性的企业运作,大部分认证公司仍然死抱着条款式八股方法,甚至有省局级的高级审核员闹出笑话:把某铸造厂主动采用7.3条款《设计与开发》控 制铸造工艺策划给判为不合格项,武断幼稚地说:你们无权搞产品设计,凭什么不删减7.3 ?
b) 过程方法引发的管理变化
-- 操作者的技艺:两百年前采用经验管理的资本主义初期工厂,其产品的质量是由掌管着从设计到最终交付的生产所有方面的技工来保证的;TS 16949 的过程方法再次科学地总结了这种方法,实际上经验管理始终没有完全过时,特别是对于铸造这样的特殊生产过程,例如在手工造型浇注条件下,从制定工艺、开模 具、造型,到配料、开炉、浇注、打箱的全过程都能由经验丰富的老铸造技师来控制或者参与,其铸件质量就是有保证的;在TS 16949所要求的APQP活动中,能够非常细致地挖掘一个铸造企业多年来众多老员工的工艺财富。 --专业化:首先出现在机械制造领域里的各工种的专业化(一般是冷加工),然后引入到各种
管理职能,所以在二十世纪初,Fredrick Winslow创立了我们现代普遍应用的企业架构模式;对于当前大量采用机械化生产的许多铸造厂,运行流程再造、进一步确认每一个过程的责任、并不断地优化岗位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TS16949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 跨功能管理:为了综合上述两种管理思路的优点,在九十年代的美国产生了非常流行的概念,就是跨功能管理小组;由于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其效果类似于过去几个 世纪的技工;TS16949多处强调采用这种模式的管理,要求必须聚焦于过程而实现跨越职能、跨越部门、跨越条款;最典型的有COP-过程识别核心小组、 APQP多功能团队、产品开发多方论证会议等;而这些活动恰恰是大多数铸造企业克服落后的管理习惯、走上国际化轨道的快速有效的途径。
四、 铸造生产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提供汽车铸件的铸造企业来讲,汽车行业的客户直接或间接地向我们提出TS16949认证要求,这是明显市场与管理的双重挑战。对于所有铸造厂的管理者 而言,不一定也没必要必须进行TS16949认证,但是这种汽车行业供应链的管理变革对所有的铸造厂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迫使我们必须认识到:
1、铸造市场的竞争实质
作为工艺性而非产品性的铸造行业中的一个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性行业市场,进入汽车行业是许多铸造厂的首选愿望,但是残酷的竞争实告诉我们:要想进入汽车铸件市场,必须取得16949 入场券。从中我们不难理解:
--高附加值铸件生产厂都在向汽车行业看齐;
--出口的铸件产品质量要求也日益苛刻;
--从产品交易活动上看,铸件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产品的质量竞争!
--但是决定产品质量的根本因素是管理!
--许多优秀铸造厂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而不是技术。
2、铸造企业的客户期望
社会在发展,我们铸造厂的顾客期望和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铸件材质、表面质量、工艺方法、交付服务的日益优化和多样化;
--不断地缩短铸造产品从开发、投产到批量供货的周期;
--持续地增强铸件生产、交付和服务的灵活性
由此也产生了对铸造企业内部要求的日益增长:
--针对目前的顾客期望,能够自己监控我们的绩效;
--迅速诠释顾客期望,转化为新的铸造产品和服务活动。
3、铸造企业的竞争压力
每一个铸造厂都应当清醒地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与我们一样清楚我们那些共同顾客的期望:各汽车厂、其他主机厂客户经常在策划如何减少供应商的数量。铸造企业应当预感到他们选择供应商的原则条件是:
--准时地交付合格铸件产品的能力;
--较强、较快地开发铸件新产品的能力;
--持续地降低铸件成本的能力;
--有效地防止质量问题再发生的能力;
--能够运用过程方法,跨功能地实施体系改进的能力。
4、铸造企业的管理反应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所有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铸造企业管理者们,必须在战略决策中作出自己的管理反应:
--改进内外部沟通过程,使企业能够迅速获得正确信息;
--有计划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源不断优化;
--启动和实施自我监控过程,建立永无止境的持续改进机制;
--运用根本性的变革,例如:跨功能方式管理、注重过程、数据资料的应用、多功能小组的力量、摈弃陈旧的模式。
--不管铸造企业如何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都应当融入CS顾客满意战略的新观念、新作风;以最快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好的铸件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
这就是铸造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上一篇:TS16949实施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