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进ISO14000系列标准的建议?
任何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物质的循环过程,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实际上就是污染物未被利用的问题。企业推行 ISO 14000的环境管理体系,一般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即:主体产品环境质量控制。首先是企业主体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其全部环境管理工作,可纳入企业的环境管理手册。强调环境方针和环境因素活动的程序化控制,工序间的活动依然通过工作质量的系统来保证实现;生产过程环境质量控制。由于生产过程结构的多样性,在强调企业对社会、自然的统一规范的前提下,生产过程环境质量控制可以通过环境管理手册或程序文件来体现。环境管理规范要求通过支撑性文件来补充。这样在接受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规范认证或审核时,亦能保持环境管理的一致性;直接环境质量的控制。要特别强调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的一致性,环境监测部门要突出按 ISO14000确定管理要素,建立环保体系,这部分管理在环境管理手册的统一规范下,可以进行管理承接。
第一、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环保意识,完善内部审核机制
注重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制的建设,把环境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激发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绿色组织文化,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该内部审核的内容应能覆盖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标准,以及要求认证的所有部门,而且对体系中重要环境职责的部门还应重点审核。
第二、正视政府的作用,配合外部审查工作
局调查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约有一半以上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作为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很少有全局思维,所以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由政府用法律、法规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审查来约束企业的行为。而企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处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这样也有利于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经济和声誉损失。
第三、重视环境管理工作,避免责大权小的情况
企业领导者要重视环境管理工作,设立明确的环境管理部门,并给与有力和持续的承诺和权力支持,同时要求环境管理所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积极配合环境管理者的工作。
第四、始终贯彻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管理理念
企业要实施生命周期评价,要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对产品或活动全部生命周期进行基于环境考虑的规划,它不仅要求在产品或活动的设计阶段预见和尽量避免可能的污染,还力求在后继的各个环节中都不扩大和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这样不仅可以预防污染,而且使企业后继的具体工作有章可循,以便实现持续改进。最好的就是在企业间展开链式效应,以优厚的条件鼓励前方产业和后方产业都执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真正实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改造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整个社会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