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PDCA循环环境管理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9月1日正式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做为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性标准,满足ISO14001标准就意味着企业建立了一套国际公认的科学、规范、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由美国的管理大师戴明博士提出的,最早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后来又应用到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从日常管理实践着手,循序渐进地持续改进,建立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管理文化,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
I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模式遵循了传统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的,ISO14001标准要求采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强调明确规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实施过程和存在问题提供可追溯性。
对于问题进行有效的纠正,对于风险进行预见和预防.强调管理的系统化和体系的最优化。
根据环境管理的特点及持续改进的要求,将管理体系要素分为五个部分:
(1)环境方针:包括4.2环境方针一个要素。
(2)规划(策划):包括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它要求、4.3.3目标和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四个体系要素。
(3)设施与运行:包括4.4.1组织结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与能力、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七个管理体系要素。
(4)检查和纠正措施:包括4.5.1监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证与预防措施、4.5.3记录、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四个要素。
(5)管理评审:包括4.6管理评审一个要素。P是规划(策划)阶段,D是实施与运行阶段,C、A是检查和纠正阶段。包括管理评审阶段,环境方针的制定是组织实施ISO14001标准的起点.组织环境方针中的承诺和要求,成为体系策划与运行的出发点。因此,应根据环境方针的要求与承诺。从环境方针制定开始,到管理评审完成,构成一次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涉及17个体系要素,缺一不可,保证环境方针的实现。
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目的在于控制环境因素,减少环境影响,围绕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提出控制要求与实现目标,按要求实施执行控制要求,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展开在环境因素的管理上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成为环境管理体系的主线。在一个PDCA的循环顺利结束后,一些重要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降为一般环境因素。而在上次评价中次优先解决的环境问题上升为重要环境因素,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
为确保环境方针中遵守环境法律法规落到实处,4.3环境方针,4.3.2法律与其它要求;4.3.3目标和指标;4.4.5文件控制;4.5.1监测和测量构成了法规法律要求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PDCA循环,使法规要求贯穿于整个体系。在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可能对组织的环境承诺和环境方针产生了影响,应按PDCA的管理模式进行必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持续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要求并不简单地以PDCA模式运行,而是相互交错,必须将多个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由于环境管理体系强调持续改进.因此这一循环是一个开环系统而不是闭环的,每一轮要有新的要求与目标,在每一轮的PDCA后,又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PDCA,从而使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环境绩效的改进和提高。ISO14001以PDCA循环为基本管理模式,强调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自我决策、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主管理,持续改进。这种管理模式非常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过程的分析与改进.强调企业自发的环保行动,列出企业主要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检查督促实施,然后进行评估并不断追求更高的环境目标,使环境保护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目标管理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最早提出的,目标管理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由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由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根据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去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以目标来激励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员工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命运,目标管理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策划
建立一个持续策划的过程使组织能够:
1.识别环境因素和确定相关的环境影响。
2.识别和监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当时,制定内部绩效准则.
3.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制定方案以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
4.建立并使用绩效参数。
二、实施
实施和运行I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
1.设立组织机构,明确作用和职责,并授予足够的权限。
2.提供充分的资源。
3.对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意识和能
4.建立内部和外部交流的过程。
5.建立并保持文件。
6.建立并实施文件控制。
7.建立并保持运行控制。
8.确保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
三、检查
评价I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
1.进行持续性的监视和测量。
2.评价合规性状况。
3.发现不符合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记录管理。
5.实施定期的内部审核。
四、改进
评审并采取措施改进I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
1.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2.识别改进的区域。
显然,为取得认证而对组织进行包装,不应也不能摆在重要的位置,不能以通过认证作为组织的工作基点,而应以加强组织环境管理、取得环境绩效作为主要动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ISO14000系列标准设计了审核认证模式,如何应用这一模式,而又不落人功利主义的深坑,始终把环境质量、环境安全、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改善放在前面,将GB/T24001/ISO14001“融”人组织的环境管理而不是表面化,将是一个困难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