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是否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时间:2023-06-19 10:45:29 作者:雄略企业管理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目的在于控制环境因素,减少环境影响;因而全面识别环境因素并准确地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成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保持的基础.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成为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围绕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提出控制要求与实现目标、按要求实施执行控制要求、检查落实完成和自身情况,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递次展开。这些体系要素包括: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等。这一因素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以改变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为目的,直接减少负面影响、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


从这一要素的逻辑关系看,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即重要环境因素将直接应用在目标指标的制定上,进而制定出环境管理方案(4.3.3);运行控制与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对象是与重要环境影响有关的环境因素,以控制与重要环境因素的有关运行与活动和潜在的紧急情况,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4.4.6/7) ;监测和测量(4.5.1)这一条款的要求也是针对与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监测的内容包括组织的环境绩效、目标、指标和有关运行控制等内容;合规性评价(4.5.2)是针对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守情况的评价;并针对出现各类问题加以纠正,采取预防措施(4.5.3) 。


这样,在环境因素的管理上就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成为环境管理体系的主线。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也同样对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发挥作用,如信息交流的重点是有关环境因素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也是组织环境因素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等等。这样,环境因素一旦得以识别并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则成为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对该要素的管理则可从17个要素出发全面考查。



image.png

一、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是一个组织的产品、活动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或者说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对象,主体和核心。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方针、目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的确立,资源的配置,人员能力和环境意识的培训,运行控制,监视和测量控制,对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等都是围绕环境因素来展开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制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组织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

ISO14001标准要求组织建立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作用是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这一条强调的是程序要求,而不是对环境因素本身的要求。程序应能够识别环境因素及判断其重要性,并在生产和经营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体系的要求。

ISO14001标准中提到的能够“控制”的环境指的是一个组织的辖区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间排放的电镀废水,组织即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更新工艺、修建处理设施等方法实现对污水的整体控制。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的是组织的供应商、合约商在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供应商的包装物(纸箱、薄膜、泡沫等)的废弃,运输单位在组织运输酸、碱等化学品时发生的泄漏等。这类环境因素,组织不能用行政、财力等手段加以解决,而只能通过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方式来减少这些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七种类型,也就是环境因素的7种表现形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7种类型。

1、大气排放:如锅炉产生的废气、烟尘等;

2、水体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

3、废弃物处置:如含油抹布、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置;

4、土地污染:如油品、化学品的泄漏;

5、对社区的影响:如噪声等;

6、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消耗。

7、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电磁污染、底层下陷等。

二、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和将来。

组织在识别环境因素时,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也应看到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以及将会出现的环境问题。

1、过去:

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环境事故等。如工厂虽然使用了全新设备,但偶尔也是用旧设备,如对旧设备维护不当,其生产的废油可能污染地下水;过去发生的化学品泄漏事件等。

2、现在:

组织现有的、现存的环境问题。

3、将来:

组织将来产生的环境问题。组织将来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产品报废时的处置,将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其更改、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新项目引入、新产品、工艺改造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环境因素的识别不仅要考虑“正常”情况,也要考虑如机器检修等异常情况,以及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

1、正常状态:

在日常生产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异常状态:

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环境问题。如锅炉、发电机启动时排污量大;来料不纯导致局部污染剧增;工厂定期检修清洗设备时产生高浓度废液。

3、紧急状态:

如火灾、洪水、爆炸、设施设备故障、大规模泄漏、台风、地震等突发情况带来的环境因素。

对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应有相应的措施、计划,以保证其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如一个地区每年都受到洪水的威胁,那么在环境评价时就必须对这种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予以全面考虑,并形成应急制度与办法。

四、识别环境因素七方面的考虑

1、向大气排放方面的环境因素,

如粉尘、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的排放。

排放方式包括:

点排和无组织排放;

2、向水体排放方面的环境因素:

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固废倾倒等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和破坏。排放方式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3、造成土地污染方面的环境因素:

如废水排放,农药、化肥使用,固体废物的堆放;

4、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方面的环境因素:

如原材料的消耗/浪费,特别是不可再生物质;原材料中有害物质的释放等;

5、能源使用方面的环境因素:

如热、辐射、振动等;

6、废物和副产品方面的环境因素:

废物可来自工业、农业、生活、办公等活动,应特别关注危险废物的产生、存放、运输和处置活动;

7、物理属性方面的环境因素:

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从上所看,环境因素不仅仅是污染类的,还应考虑其他类型的环境问题。仅从污染源的角度去考虑环境问题是远远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这里提到的七种情况也不能包括所有环境问题,如草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在某些地方,文化遗产可能成为组织运行环境中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理解环境影响时应当加以考虑。


上一篇:如何理解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能力、培训和意识”条款?

下一篇:如何实现环境方针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

广东雄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天富来环球广场 电话:0757-22177500
备案号:粤ICP备2020077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