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核心任务之一是识别环境因数。本文主要讲述环境因数的定义、识别原则。
一、环境因素定义:
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1.识别范围:活动、产品及服务;2.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供方、合同方等)。
二、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
1. 识别全面:
1.1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
1.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1.3 七种类型:大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
2. 识别具体:
识别的具体程度:应细化至可对其进行检查验证和追溯。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提供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明确对象,为此识别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
3. 明确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的控制是减少或消除其环境影响,同一个环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
4.描述准确:
环境因素通常可以描述为"环境因素(物质)或污染物的名称与某一行动或动作的组合",即名词加动词。如:生活污水的排放,或者排放生活污水。污染物的名称应明确到有关污染物质种类或组分。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核心任务之一是识别环境因素。第一章我们讲述了环境因数的定义、识别原则。本章主要讲述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1.环境因素识别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a、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某一活动或过程;
b、识别该活动或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一、过程输入所涉及的环境
(一)控制人、机、料、法:
1、人:
(1)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作业,行为偏离规范要求;
(2)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识;
(3)培训;
(4)应急准备与反应。
2、机:维修过程中形成污染,如润滑油、清洗剂泄露等。
3、料:主要必须识别本过程所使用的原材料。
(1)法律明文禁止以及有违生态保护的使用材料;
(2)有毒有害的材料;
(3)易燃易爆的材料;
(4)易腐蚀、易变质的材料;
(5)异味或加工过程中易生产异味的材料;
(6)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中间体的材料;
(7)采用环保材料替代及其可能性;
(8)制定并参照《物料安全数据分析表》。
4、法:活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中间体等环境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和减少过程可能会产生的有毒有害等污染物的生产和扩散。
(二)操作方法(程序、作业指导书)的优化
1、技术要求先进,但尽可能地简单明了;
2、突出关键指标、重点控制点;
3、强调预防原则;
4、可操作性强;
5、严格控制不合理的配方或用量;
6、可以制作一份明确有关的工艺污染预防控制图;
7、目的是要预防不合格品、浪费和污染等不正常发生。
二、过程活动所涉及的环境因素
三、活动、监测过程导致与形成
四、输出:销售服务过程产生。
五、产品寿命终止。
六、潜在发送。
七、紧急情况发生。
八、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