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认证
一、ISO14000的背景
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公司率先建立了自己的环境管理方法,以提高其公众形象,减少污染。 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 1991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环境战略咨询小组”(SAGE),将环境管理标准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同样,制定了一套环境管理标准,以增强组织获得和衡量环境改进的能力。 根据SAGE的建议,ISO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专门机构TC207,开始制定环境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即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二、ISO14000内容介绍
ISO1400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届技术委员会(TC207)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A)、环境标志(EL)生命周期评估( LCA)、环境绩效评价(EPE)、术语和定义(T&D)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重点,为政府和各类组织提供统一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 产品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的审核认证方法。 环境管理体系是综合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ISO 14000 包括制定、实施、实现、审查和维护环境政策所需的组织结构、规划、活动、职责、操作实践、程序、流程和资源。
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它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目前正式颁布的有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ISO14040等5个标准,其中 ISO14001是系列标准的龙头标准,也是唯一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
ISO14001标准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首次颁布,新版(2004版) ISO14001标准于2004年11月15日颁布实施。ISO14001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该系统包含五大部分, 17 个要素。五大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五大部分是指:
1、环境方针
2、规划
3、实施与运行
4、检查
5、管理评审
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17个要素是指:
1、环境方针
2、环境要素
3、法律与其他要求
4、目标与指标
5、环境管理方案
6、机构和职责
7、培训、意识与能力
8、信息交流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0、文件管理
11、运行控制
12、应急准备和响应
13、监测
14、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
15、记录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17、管理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