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其主要原因似乎是自由贸易的开展,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开始借着保护环境的名义对国内进口产品设置绿色壁垒。由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安全造成了不同影响。中国作为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学者们对产业安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为中国工业部门制定有关维护制造业产业安全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梳理归纳与绿色贸易壁垒和产业安全研究相关的文献,构建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四个维度对制造业产业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测算出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值。再基于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分别阐述绿色贸易壁垒对制造业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2002-2019年中国制造业13类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再运用GMM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处于基本安全的状态。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整体产业安全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绿色贸易壁垒对制造业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对外依存度具有负面影响,而对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具有正面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城镇化进度、国家金融环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科研投入等也是影响制造业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
1.限制贸易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会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设置绿色壁垒之后,受限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减少。但是如果在设置绿色壁垒之前,该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下降,而并不必然导致国际贸易额绝对量的减少。
一般来讲,农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发达国家本身,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化,阻碍和损害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2.影响进出口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由于有污染的产品被绿色壁垒阻于国门之外,进口国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洁的产品,但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而有关厂商却从中获得高额利润。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不同的生产厂商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国内该类产品供给大大多于需求,短期内产品积压,使得价格下跌,产量减少。消费者将得到价格上的实惠,但同时却要承受使用有污染产品所带来的副作用。
3.影响中国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4.对出口产品的影响。
一是受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节约能源、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无形中增大了机电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困难,而机电产品附加值较高,是今后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和必然选择。
二是由于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纺织产品出口和服装产品出口遇到较大阻力。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德国《危险物质使用条例》规定,禁止进口使用偶氮染料的服装及纺织品。
三是受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动植物的病虫害规定、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规定、保护特定动植物物种等影响,农产品与食品出口时因不符合进口国检疫和检验要求而直接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出口。
四是因国外危险化学品分类、对进口新化学品的管理、对农药和合成洗涤剂的管理等管理制度的影响,化工产品面临环境因素的严峻挑战。
5.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涉及到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全面运用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的适应性调整。这样,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度上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口产品的成本本来就居高不下,如果出口费用再继续上涨的话,无疑会使企业的效益持续下降而失去竞争力。
要解决上述种种困难,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提升的核心内容必然是抓紧时间适应规则,也就是抓好生态环境的治理、抓好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