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它是ISO14000系列标准之一。本标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修订。最新版本为iso14001:2015。
ISO14001标准的主要内容
ISO14001为各种组织提供了标准化的环境管理模式,即环境管理体系(EMS)。本标准将环境管理体系定义为:“环境管理体系是综合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审查和维护环境政策所需的组织结构、规划活动、责任、操作实践、程序、过程和资源”。
实际上,环境管理体系是指管理企业内部环境事务的部门、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和相应的硬件措施。一般来说,企业管理环境事务,但它们可能不够全面和系统,不能称为环境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这套管理措施在环境事务中真的有效吗?它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之间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很大差异。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里的环境因素定义是: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只有在与环境发生作用时方可成为环境因素,因此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是构成环境因素的必要条件。故环境因素的描述应反映出物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状态。 如酒精本身不是环境因素,但酒精在密封不好或泄露的状态下会与环境发生作用。因此,其环境因素应为酒精挥发、酒精泄露等。
环境因素来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如洗设备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产生废水的排放。一项活动可以有多项环境因素,如烧锅炉活动的环境因素,不仅是废气排放,还有废水排放、噪声排放、炉渣排放等。
环境因素举例:电能的消耗、电池的处置、汽车尾气的排放、发电机噪声的排放。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里的相关方定义是: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相关方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到组织环境绩效的影响。
关注组织环境绩效的相关方通常包括:政府部门、银行、信贷、新闻界、环境保护组织、股东、供方、周围的居民、客户、员工等。某种意义上讲,组织的相关方可以是整个社会的所有群体。
有些相关方既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同时也受组织环境绩效的影响,如:与组织相邻的工厂、周围的居民、客户、员工等。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有: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办法与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相辅相成。
二、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分期工程要分期验收。
三、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对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依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实行排污征收费用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