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是一个实行资质准入的行业,没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几乎是无法获得工程的。一旦有了建筑资质,企业便能选择合适的工程承包,从而开始正常的运营。
建筑业各种招标投标一般都需要四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施工质量体系),一个靠谱的质量体系认证更是对自身实力的最好体现,是取得客户配套资格和进入国际市场至关重要的敲门砖。
相较于建筑施工质量体系,ISO三体系大家应该都比较熟知。GB/T50430全称《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是建设部为了加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施工企业从工程投标、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现场勘测、施工图纸设计、编制施工相关作业指导书、人机料进场、施工过程管理及施工过程检验、内部竣工验收、竣工交付验收、档案移交人员离场、保修服务等一系列流程而起草标准。
其实就是通过推动企业全面实施GB/T50430 ,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质责任,提高企业自律和质量管理水平, 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建筑企业四体系分四个阶段申请
一企业资料准备阶段
本年年检过的企业执照、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各种施工设备的检验检测报告等是否齐备。有没有根据企业的情况建立体系,形成受控文件并且运行改进。
体系的建立可以自行完成,可以找专业机构协助,体系的文件建立一般包括三大体系的手册,二阶控制程序文件,三阶各种操作指南、规定规章等,一些记录文件等,其中环境、职业健康涉及危险源识别于很多法律法规,建议不了解还是找专业机构比较合适。
二申请认证阶段
当企业将所有的资料及现场都准备妥当,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填写了申请表后认证机构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拟定合同,签订后合同后将进行审核阶段。这个过程一周内可以完成。
三认证阶段
审核机构将派遣本机构审核员对企业进行审核,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阶段为文件审核阶段,会对企业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当企业将修改意见改正完毕后,才能安排进行第二阶段的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其实就是看企业是否按照自己建立的体系执行,会对不合格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一般施工单位需要提供至少一个施工现场,也就是说二阶段的审核会审核办公室与施工现场两个地方,施工现场的工程进度最好保持在40%-80%最合适。 这个过程视情况而定,一般一个月内可以安排认证完成。
四不合格项改进与颁发证书
改进完成不审核员提出的不合格项目后,给审核员验证符合后,在结清费用的情况下,认证机构将会颁发认证证书。
这个过程一般一个月内可以完成,不合格项必须在三个月内改进完成,否则本次审核将无效,所以企业尽量配合改进的情况,一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总体来说是个漫长而繁琐的事情,如要办理,可以寻找有专业机构办理。
对于还没有申请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更需要加快脚步了。
1、 申请组织年检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 有效期内的涉及国家法规强制要求的许可文件,如:生产/制造/卫生/经营许可证、施工/安装资质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QS)、特殊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等;
3、 产品生产/活动/服务的主要过程的工艺/服务流程图;
4、 现行有效的管理体系文件(如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
5、 如产品标准为企业标准,必须提供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或带有备案标识的首页复印件。
以下为申请认证企业需要提交的基础资料清单:
1.通用部分:
1.1 有效法律地位证明文件的复印件,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登记证书/非企业法人登记证书/党政机关设立文件等) (或“三证合一”)的复印件;
1.2 管理体系覆盖活动所涉及法律法规要求的从业行政许可文件、资质证书、强制性认证证书复印件等(如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企业资质、3C证书等);
1.3 完整的认证申请书(申请书中的认证体系、生产经营地点和产品/服务适用标准,人力和技术资源、外包信息、认证范围等内容完整填写)/合同;
1.4 受控的体系文件, 如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主要管理制度;
1.5 具有固定多场所的申请方,应提供完整的固定多场所清单;
1.6 具备临时场所的申请方,应提供完整的临时场所清单;施工单位需提供在建项目清单;
1.7 生产型组织:关键工序的流程图;服务型组织:主要服务流程图;
1.8 组织管理使用的电子化技术情况(电视电话会议、 网络会议、网络交流、远程电子技术)。
2.环境管理体系还应提供:
2.1 1998年后新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批复页及相应的“三同时”验收批复页;
2.2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2.3 地理位置图及厂区平面示意图,包括地下管网和污染监控点(适用时);
2.4 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清单;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应提供:
3.1(适用时)提供“安全评价”批复页及相应的“三同时”验收报告(矿山、建筑、烟花爆竹、化工等必须进行安评));
3.2 安全生产许可证(适用时);
3.3 危险源清单;示意图,包括相应的危害及活动、消防配备点(适用时);
3.5 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清单。